時間很快來到了四月,柳暗花明,風吹草低。祁盛在養傷期間度過了這具身體的第十六歲生辰。
之前下不來地,祁盛拾起了被原主丟在一旁的書籍,他驚喜地發現自己比起前世記憶好了許多,看過幾遍就能默寫出來,就是字需要練練。他也在這段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了這異世,目前他在興州府亦陽縣轄下的興平村,云朝與前世古代華夏類似,如今是第十一代帝王在朝。更有趣的是華夏有的書籍這里也有,祁盛所知的名人也在之前出現,只是朝代與前世不同。
這天祁盛起的早,去了村里的學堂。學堂里的先生姓周,此時正領著幾個小蘿卜頭讀三字經。
“先生,學生想要去縣城讀書,特此想向先生請教下縣里私塾的情況。”
等檢查完這幾個孩童的功課后,周先生將祁盛領去隔壁的空房。祁盛向周先生施禮,陳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周先生皺了皺眉頭,在他印象中祁盛并不好學,幾個月前祁家的案子鬧的很大,聽說祁盛也受了重傷,怎么一下子要去縣城進學。
“你現如今傷才養好沒多久,家里沒了收入,我還在想你是否放棄讀書一途。之前你四書五經尚背不完,進了私塾怕是也跟不上進度,況且束脩少說也得十幾兩,家中銀錢可還充足?”
“家兄過世后,我才了解從前兄長的艱辛,我又不善農事,所以趁著養傷已將四書五經熟讀,至于銀錢,我已準備將家中農田賣掉。”
除了現在祁盛居住的偏僻院子,值錢的就只有祁繼留下的三畝田地了。祁父還在世時看病用去家里大部分銀錢,那時連地也賣了,現在的田地都是祁繼辛苦掙錢買的。縣令送來的銀子在祁繼還算風光的葬禮后,留在祁盛手里的銀錢也不多。在這個封建王朝,科舉入仕才是最好的選擇。祁盛也不想靠種地為生,所以他打算賣掉這幾畝地,換來銀錢讀書。
周先生半信半疑,起了考教的心思。
“哦?你且將《詩經》齊風篇背與我聽聽。”
祁盛向周先生拱了拱手,開始背誦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周先生面露欣賞,繼續考教起《大學》,直至祁盛將四書五經背完,便拍手稱贊。
“看來以往是你不大認真,浪費了這樣的好天賦,恰好城南的張先生與我有舊,我手書一封推薦信,你帶著信去便是。”
祁盛沒想到還有這樣的驚喜,連忙向周先生行禮。
“多謝先生,學生感激不盡,不知需要脩金幾何?”
周先生面上帶幾分尷尬道“是我激動得一時忘了,十八兩白銀,雖在幾家私塾里最貴,但張先生學識淵博,待弟子頗為溫和,城南私塾是個適合你的好去處。”
祁盛再三道謝,帶著信離開。此時天色尚早,祁盛去了他們家的田地。
“祁二,你來這田地干嘛?難不成你也要種地?可你這一身”
旁邊正在勞作的劉老漢看著身著干凈長袍的祁盛,搖了搖頭。
“劉伯,我是來看看地,明日我去找牙行把地賣了。”
“啥?祁二小子,聽你劉伯一句勸,別賣地了,你把地賣了吃啥喲。要不你找找咱們村里人問問有沒有要租的,我看你大哥留下的這三畝田地也算得上是良田,一年下來好歹能供你吃穿。”
在這年頭,很少有人將地賣出,劉老漢這樣勸祁盛也不為怪。
“如今這地與我無用,加上我將前往縣城進學,需要些銀子。”
劉老漢聽到這兒便不再勸祁盛,只是到了晚上,祁家二郎要賣地去縣城讀書的消息傳遍整個村子。
“祁二,你要離開村子去縣城?”
祁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