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安城、樊幗英父女每個月都會有六百里加急的書信送到秦王府,加之蕭韌手下也有人在榆林,秦王對于榆林的事可謂了如指掌。
但是自從宜寧郡主去了榆林,榆林的信便如雪片一般飛過來,事無巨細,詳詳細細。
秦王哈哈大笑,太皇太后萬萬不會想到,她的一次泄憤然成了西秦的助力。
幕僚李思南撫掌道“郡主秀外慧中,行事端方,也是王爺教導有方啊。”
其他幕僚也紛紛附和,話雖如此,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數,王爺定然是給郡主身邊放了人,否則郡主一個十一歲的小孩子,豈能做出這一番舉動。
只是不知道是誰,府中幕僚的去向都知道,沒有人去榆林,莫非是先王妃留下的嬤嬤?
一清道人像往常一樣,背脊挺得筆直,在幕僚們的贊揚聲中,他一言不發,事不關己。
幕僚們早就習慣他的做派,這假道士恃才傲物,一向如此,不去看他就不會堵心。
可是秦王的目光卻看向了一清道人,他說道“先生大才啊,本王佩服!”
秦王當然不是只憑一清道人的三言兩語就讓沈彤去了榆林,這是他深思熟慮后的決定。
但是對于幕僚們的出謀劃策,只要有一分的成功,秦王從來就不吝十分的夸獎,贊美永遠會使人愉快,它如陽光,令人舒適。
眾人不得不向一清道人看過去,只是不知道這件事和一清道人有什么關系。
一清道人卻不想在這件事上細說,秦王不在乎把沈彤捧出來,可是他卻不想。
一清道人深施一禮,謙遜道“王爺過獎了,還是王爺和王妃教導有方。”
雖然和李思南等人說的話如出一轍,但是不同之處在于,這是秦王稱贊之后的自謙,而其他人則是盲目獻媚而已。
秦王讓人去請太醫。
秦王府里有三位太醫,他們都是太醫院出身,醫術高超,秦王召見的是擅長千金科和兒科的汪太醫。
每隔十日,汪太醫便去書院街的沈家,給黃氏診平安脈。
今天汪太醫剛從沈家回來。
秦王問道“沈太太身體可好?”
“回稟王爺,沈太太有陰虛之癥,但脈象平穩,并無大礙,只要日常注意調養便可。”汪太醫說道。
秦王點點頭,問道“是不是和丁夫人的病癥相似?”
“是。”汪太醫道。
秦王對汪太醫道“本王記得丁夫人曾說用你的方子制的丸藥很不錯,你就再拿那個方子制些丸藥,給沈太太送去吧。”
汪太醫應聲退下,走出書房,剛剛走上刺槐夾道,一個少年就從樹后跳了出來,把汪太醫嚇了一跳。
“哎呀,是大餅小哥兒啊,讓你嚇死我了。”
少年十五六歲,笑的時候露出一對可愛的酒窩“汪太醫,上次你借我二兩銀子應急,現在我寬裕了,請你吃老白家的泡饃,你不要爽約啊。”
大餅說完就像他來時那樣,跳到一片刺槐后面跑開了,汪太醫繼續向前走去。
從王府出來,汪太醫回家換了身衣裳,就帶了自家小兒子去了老白家。
老白家在西安城很有名,據他們自己說,幾百年前的謝皇后還在西安時,最喜歡吃他們老白家的羊肉泡饃,后來謝皇后去了京城,還曾經讓他們家去京城開鋪子,白家祖宗故土難離,留在了西安城。
同樣的故事同樣的版本,還有孫記的肉夾饃,同樣也是故土難離,沒有跟著謝皇后去京城。
西安城里歷來不缺皇帝皇后的傳說,這些事是真是假無從考證,說的都是幾百年前的事,真真假假全憑兩片嘴,但是老白家和孫記的生意卻是真的好,汪太醫每次來這里都要排隊。
今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