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出宮,都很熟稔的。不知道主子要去的地方是遠是近,如果遠了就得騎馬,所以每次都牽了馬出來。
只是乾隆心里暗笑道,你牽了也白牽,爺我不會騎,哈哈。
一路向南,邊走邊看熱鬧,用了小半個時辰才走到前門大街,來到了大柵欄。
其實乾隆這次出宮,不只是為了解悶,還想出來吃一頓解解饞。這幾天在宮里,他就沒怎么吃飽過。沒吃過御膳時,以為御膳多么好吃,乾隆這幾天,就沒吃過熱乎飯。
每當他吩咐“傳膳”,就有幾十名太監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六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而來。菜肴兩桌,一百二十道菜。各種點心、面食、米飯、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每個盛菜的碗或盤子旁邊都掛著一個小銀牌。
先要由兩個專門嘗菜的太監挨個的嘗一遍,滿桌子的菜,嘗都要嘗老半天。乾隆看那嘗菜的太監倒是趁熱吃得倍兒香,吃得白白胖胖。等兩個白胖太監嘗完了,然后再等著,看看他倆是不是有中毒的癥狀。
在等待期間,又有太監過來,當著他的面,拿起盛菜的器皿旁邊掛著的小銀牌,將小銀牌插到菜里片刻,再拿起來看看是否有變黑的跡象。
滿桌子的菜挨個用小銀牌試過之后,已經過了老半天,看兩個白胖子還活蹦亂跳,確認安全了,他才能動筷。等吃到嘴里時,飯菜都已經沒有一絲熱乎氣兒了。你媽的,這御膳是給我做的嗎,分明是給那兩個死胖子做的,乾隆在心里暗罵了不知多少遍。
吃過兩次之后,他傳旨給內務府,以后備膳,不能超過三十二道菜,其他主食粥品咸菜都適當減少,每次最多只要三張膳桌。既使是這樣,他仍然覺得太多了,太浪費了,造孽啊。可是歷史常識告訴他,不能再少了。這是封建皇權社會,很多時候,不造孽就不像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