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子民了。”
允?道“這是自然,只是大清龍興之地封禁已久,就是關內人口,也不得隨意進入。如果讓朝鮮族人自由往來,那柳條邊豈不也要形同虛設了?”
“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乾隆道“打下朝鮮,就是要讓它世世代代都成為真正的大清國土。”
“朝鮮有七百多萬人,若是再將他們都留在故土,語言文字一樣未改,只是換了官府。”
“百姓們朝思暮想的都是故國舊主,滿腦子都是亡國之恨,試問如何羈縻教化?若是三天兩日就有一伙人扯旗放炮,揭竿而起,豈不成了又一個苗疆?”
“天長日久,什么時候一個看顧不到,再出來一個李成桂,振臂一呼,群起響應,復國不是輕而易舉?”
這一連幾問,問得眾人啞口無言。
他接著道“若要長治久安,就要把這幾百人都遷出來,分散開來,放在漢人的汪洋大海里,他們就成了汪洋中的小船。”
“這樣,要不了幾代人,說的是漢話,寫的是漢字,就沒人記得什么朝鮮故國了,這才是一勞永逸之道。”
“皇上,”鄂爾泰輕聲試探著問道“讓這幾百萬朝鮮族人都漢化了,終歸不是我滿州人之福啊。”
“哼,我倒是想讓他們都滿化,能成嗎?現時在冊的滿州人接近百萬,可是這里面有多少人還會講國語?”
“慢說平常旗人,就是宗室、覺羅里面,除了極少數幾個出類拔萃的,剩下那些,哪個不是滿口的京片子?整日里提籠架鳥逛戲園子。老西林你告訴朕,這些人中有幾個會說國語的?”
見鄂爾泰被自己搶白得低頭不語,乾隆語氣溫和下來“其實這也不能盡怪這些人,漢人太多了,真如汪洋大海。滿州人若是說國語,出去沒人聽得懂,那是寸步難行啊。”
張廷玉見這事情已經沒有再議的必要了,于是換了一個思路,說道“皇上,故土難離,若是逼迫幾百萬人背井離鄉,恐怕民怨太大,也不利于羈縻教化。”
“衡臣說的是,這事定然不能硬來,弄得幾百萬人拖兒帶女,怨聲載道,哭號震天,那成了什么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