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就如征召本土百姓出去時一樣,”乾隆接著道“他們遷過來,每人發(fā)給五十畝地,蠲免三年錢糧。”
“在原籍有地的交當?shù)毓俑瑧{官府文書到本土來一畝兌換兩畝。有不要土地的,可以按市價折成銀兩給付,有房屋、林木、牲畜及農(nóng)具的,官府也可作價收購。”
兆惠道“皇上,臣遷過朝鮮族人,知道這里面的繁難。當年若不是皇上一連幾道旨意把岳軍門給逼急了,開了殺戒,東海省的事也沒那么快辦下來。”
“故土難離,這澳省想必也有冥頑不化之人,若是跟官府來個貓捉老鼠,硬撐個十幾二十年也是可能的,到時該如何處置?”
乾隆撫了撫額頭,緩緩的道“同當年征朝鮮一樣,還是以少殺為宗旨,若非必要,徒增了戾氣,結(jié)了仇怨,就是遷過來也不好羈縻。”
“都是平常百姓,只要肯就范,我們也好生相待。先好言相勸,用地換,用錢買,給糧食、給藥材,只要他們肯遷走,任事都好商量。”
“收購人家的財產(chǎn),作價也要公道,不可仗勢欺人。將對待原住民的策略曉諭我們的全體官員兵士乃至百姓,如有違犯致使矛盾激化的,嚴懲不貸!”
“不過話分兩頭說,若是我們?nèi)手亮x盡,好話說完,仍有那不進油鹽之人,甚至有敵視、攻擊我兵士百姓,破壞我設(shè)施器具的……”
他頓了一下才又道“遠隔萬里,朕不可能時時指示機宜,給你們便宜行事之權(quán),朕只要見到實效,不該留的就決不能留下!”
他的意思已經(jīng)再清楚不過了,在座眾人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皇上,”陳宏謀問“將澳省的人遷到本土后,安置在哪個省份?”
“黑龍江,”乾隆不假思索的答道“北邊地廣人稀,地土肥沃,山林茂密,水源充足。”
“雖然馳禁后陸續(xù)遷過去了許多人,奈何那地方著實太廣袤,現(xiàn)在還有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著。”
“這些遷來的人,想種地的,有的是土地給他;想放牧的,臨近蒙古的地方也不缺草場;原來在沿海住慣了的,可以到海參崴、廟街,或是庫葉島去。”
“慢說這一省的些微人口,就有再多,黑龍江也都裝得下,將來再遷去些內(nèi)地的百姓與他們雜居,幾代人下來,習(xí)慣了說漢話,寫漢字,就大功告成了。”
“這也是移民實邊之策,北邊的人口越來越多,無主的土地漸少,羅剎國也就不敢再輕易覬覦我國土。”
“萬一將來在北邊用兵,糧草補給也有了著落,不是一舉兩得?”
聽著他把如此大的手筆像說家常一般娓娓道來,思慮細密,曲劃周詳,眾人深信這事情在皇上心中已經(jīng)謀劃了很久。
乾隆轉(zhuǎn)了話頭道“槍炮彈藥造出來一船,就運到泉州港去,然后就發(fā)放到兵士手中操演。陳世倌做事最是穩(wěn)妥周詳,到明年三月前定能如數(shù)裝備齊了。”
“何志遠指揮水師,帶齊槍炮彈藥,糧食淡水等一應(yīng)軍需物資,乘船南下,沿著海岸線航行到雷州港與兆惠、阿桂匯合,再揮師向南,直奔澳省!”
乾隆接著道“他們出發(fā)以后,汝咨你征召百姓的事也不能停。那么大的澳省,沒有個幾百萬人是絕不夠用的。”
“兆惠你們在澳省占穩(wěn)腳跟后,將六百艘船編成十二個船隊,每隊五十艘。不拘是人口還是物資,裝滿了一個船隊就讓兵士押著向本土來。”
“到了泉州后將人口、物資卸下移交給南洋大臣衙門。稍事休整,補充糧食淡水,再將征召來的百姓裝船,運往澳省。”
“若有澳省所需的物資,將清單一并交給南洋衙門,由他們采辦好,待下個船隊來時裝船運往澳省。”
“如此往復(fù)不停,一直到遷過去的差不多了,人口的基數(shù)足夠大了,以后就靠他們自己繁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