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腹狐疑的接見了他們,拆開了吳波的信,看過之后大吃一驚。他一面不動聲色的穩住了送信人,一面回到后面緊急與下屬商議。
一番計議后,大家統一了意見,不能因為遙遠的中國一個軍機大臣的一封信,就對已成燎原之勢的華人反荷運動姑息縱容,那樣將會導致滅頂之災。
況且,華人們幾代積累下的大量財富早已經讓這些財狼們垂涎欲滴,正好借此機會據為己有。
于是,一個罪惡的念頭產生了,先將兩個送信人秘密關押,待對華人動手時一并殺掉,就等于從來沒有收到過清朝軍機大臣的信。
將華人殺完后,嚴密封鎖消息,即使將來被清朝廷知曉,就以主動挑釁,殺人暴動的罪名,將責任全部推到華人身上。遠隔重洋,清朝政府還能怎么樣?
現在的中國早已經不是鄭和出使西洋的年代了,鄭成功也已經死了幾十年了,清朝立國后只知道禁海閉關,自施瑯收復臺灣后,五、六十年間就沒打過海戰。
荷蘭也不是大航海之前的荷蘭了,他們不相信清朝會為了這些背離祖國多年,沒為朝廷繳過一文錢賦稅的華人而與海上強國為敵,敢出動海軍來進攻爪哇。
于是,盡管乾隆曾想盡力阻止,然而該發生的一切終究還是發生了。
隨著沖突一步步升級,公歷十月八日(中國農歷八月二十五日)晚上,華僑起義在巴達維亞城郊正式爆發了,起義者向巴達維亞各個城門發起進攻。
然而,這些平民百姓哪里能打得過全副武裝的荷蘭士兵、水手?經過一夜的激戰,華僑起義者傷亡慘重,被擊敗而潰退了。
來自城外的危險解除以后,荷蘭人掉轉了槍口,十月九日晚上,對巴達維亞城內華僑大屠殺的計劃開始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