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卜藏丹津父子三人在養(yǎng)心殿的垂花門外站了足有半個多時辰,直到巳末午初時才有太監(jiān)出來宣召他們覲見。
禮部陪同的通譯這時也站得腿有些發(fā)直了,聽見宣召就如同罪犯聽見了赦免一般,趕忙招呼著他們父子一同躬身趨進了養(yǎng)心殿。
養(yǎng)心殿明堂的正中,乾隆端坐在雍正親書“中正仁和”匾額下的御座上。
羅卜藏丹津是固始汗的孫子,康熙五十三年承襲了其父達什巴圖爾的親王爵位,他是懂得禮儀的。
見前面引領的太監(jiān)在明堂的門前站了,他知道乾隆皇帝就在里面了。
他也在門前站定了,穩(wěn)了穩(wěn)心神,提足一口氣,用蒙語朗聲說道“大清子民,青海蒙古和碩特部罪人羅卜藏丹津叩見博格達汗皇帝陛下!”
弘歷是聽得懂蒙語的,但黃越就一竅不通了,外面嘰里咕嚕的一通讓他聽得一臉懵逼。
好在皇上就有這個威權,像弘歷這樣會說蒙語的,興頭上來時說上兩句可以顯示自己的博學。
黃越不會說,他就用威嚴的目光看向下面站著的通譯。
那通譯絕對不會想到是皇上沒聽懂,而是想皇上明明能聽懂,卻也要人傳譯,這是在彰顯身份的尊貴,這也是接見外族使臣時通用的做法。
通譯忙朗聲的傳譯過,乾隆這才沉穩(wěn)而威嚴的道“進來吧。”
羅卜藏丹津父子躬身低頭,小心翼翼的邁過了門坎,趨到拜墊前跪了,也許是因為緊張的緣故,說話的聲音微微發(fā)顫。
“罪人羅卜藏丹津攜兒子向皇帝陛下請罪,二十年前在青海犯上作亂,罪惡滔天,請皇帝陛下降旨將罪人賜死,詔示天下,以警醒世人!”
羅卜藏丹津年輕時雖然也稱得上是一方豪杰,卻也是能屈能伸,善于見風使舵的。
乾隆二年二月,他帶著被清軍殺得幾次潰敗的軍隊逃到了距西寧千里之遙的柴達木河一帶。
雍正采取了岳鐘琪的作戰(zhàn)方案,命清軍兵分三路向柴達木河進剿。
岳鐘琪親率大軍出西寧向柴達木方向進兵,善于用兵的他指揮軍隊沿途將羅卜藏丹津派出的哨探捕殺殆盡,并將遭遇的叛軍殘部悉數(shù)殲滅。
就這樣,他帶著軍隊神不知鬼不覺的進入了柴達木河上游地區(qū)。
二十日這天,岳鐘琪派出的人探知羅卜藏丹津的大營在烏蘭穆和爾,他命大軍連夜拔寨疾行,直搗叛軍大營。
當清軍分四路攻入羅卜藏丹津的大營時,他的部屬們還在熟睡。
叛軍被殺的猝不及防,狼狽逃竄,潰不成軍。
羅卜藏丹津見大勢已去,慌忙換上女人的衣服,帶著妻妾和隨從逃往準噶爾,投奔策妄阿拉布坦去了。
原本還要申斥他幾句,但聽他一上來先就請求賜死,殺人不過頭點地,弄得乾隆反而張不開嘴了。
“起來吧,”乾隆語氣平和的道“你也是上了年歲的人了,賜座,兩個兒子就站在父親身后吧。”
“啟稟皇上,罪該萬死之人,哪里敢在這里就座?罪人跪著就好。”
“起來吧,你這樣跪著,說話也不方便,朕賜你座你就坐,不必再辭了。”
“罪人謝皇上恩典!”父子三人這才又叩了一個頭,緩緩的站起身來。
羅卜藏丹津在邊上的一個木凳上斜簽著坐了,兩個兒子垂手低頭站在了他身后。
“你當年起兵叛亂,糜爛了青海一省,”乾隆道“朝廷用了半年時間才徹底平定。”
“靡費了大量銀錢且不說,不僅兵士死傷無數(shù),整個青海的百姓都跟著遭了殃。”
“僅郭隆寺一戰(zhàn)就死了喇嘛和兵士萬余人,就沖這些,說你罪大惡極也不為過。”
“皇上說的是,”羅卜藏丹津的額頭滲出了細汗,面色也變得蒼白,在座上躬身說道“罪人確是罪大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