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那可都是百姓們的血汗錢那!”
這番話比駁弘曉的話更加不客氣了,說得鄂爾泰瞬間紅了臉。
乾隆卻絲毫不在意他的感受,自顧自的接著說道“今天既然說到這兒了,朕索性就把話說明白。”
“旗人和漢人,都是朝廷的百姓,朕的子民,沒有什么遠近之分。”
“以前就是因為遠近分得太過了,才把旗人們都慣壞了,以為憑著祖上的功業,自己就該當有這樣的榮華富貴,好像朝廷永遠都欠了他們的!”
“你們想一想,他們的祖上隨太祖起兵的,直到后來從龍入關的,至多也不過三、四代人。”
“可是朝廷已經恩養了他們的后世六、七代人,朝廷還欠他們什么?!”
這番話一出口,把在場的鄂爾泰、訥親都一齊掃進來了,屋里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朕沒有與滿州人見外的意思,”乾隆語氣稍緩“朕只是想讓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祖上的功勞和恩蔭早晚有吃光的那一天。”
“《孟子》有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我輩諸人敢不朝乾夕惕?”
“別說是他們,就是朕自世宗爺手里接過來這江山,若是不能宵衣旰食,勵精圖治,任由旗營、吏治都一天天的敗壞下去。”
“弄得百姓日子都過不下去了,扯旗放炮,揭竿而起的時候,朕就是想做個百姓怕都做不成了!”
“若說關鍵時候,誰信得過,誰信不過,朕心里清楚的很。”
“只要朕讓百姓們都能吃得飽、穿得暖,讓綠營和旗營的兵士都拿一樣的俸祿,不厚此薄彼。”
“讓貪官們都有所忌憚,不敢把手伸得太長,讓刻苦習學的貧困士子們都有進入大學堂,學而優則仕的機會。”
“朕就能穩如泰山,不用跟誰分出親疏遠近,也不用想著危急時刻指望著誰。”
“反之,像前明的朝堂那樣,原本大好的江山,讓幾代帝王敗壞下來,倒是沒有什么滿漢之分,也沒有什么華夷之辨。”
“結果呢?禍國殃民、無法無天的閹黨是漢人,辜恩貪墨、結黨營私的官員是漢人,起兵作亂,最后逼得崇禎煤山自縊的還是漢人!”
“朕問你們,真要是大清也到了那個時候,有誰能靠得住?!”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