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鐘琪北路大軍的行軍路線要比南路軍近了很多,而且中途沒有過多的停頓。
在掃平了中玉茲東部的疆域后,他很快趕到了與羅剎國的界河——額爾齊斯河邊。
鄂爾齊斯河是鄂畢河最大的支流,發源于阿爾泰山南坡,自北疆流經中玉茲,最后流入羅剎國境內。
1587年,沙俄在西伯利亞汗國的都城伊斯凱爾附近的額爾齊斯河邊修建了托博爾斯克城堡,西伯利亞總督就設在這里。
從那以后,這里一直是西伯利亞的行政、軍事中心和交通樞紐。
自1716年開始,以托博爾斯克為依托,沙俄沿著鄂爾齊斯河岸邊,自下游到上游陸續的修了數個要塞。
依次是鄂木斯克要塞、熱列金斯克要塞、亞梅什要塞、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和烏斯季卡緬諾哥爾斯克要塞。
因鄂木斯克要塞距離托博爾斯克最近,是守衛它的門戶,所以修筑得最為高大堅固,駐守的兵力也最多。
乾隆原本沒想過要和羅剎國開戰,也沒有侵入該國領地的意圖,所以沒打算像他們那樣沿河修筑那么多的要塞。
最初只命岳鐘琪在鄂木斯克要塞對面,額爾齊斯河南岸修筑起大清的要塞邊城,用以宣示領土和主權即可。
可是現在羅剎國突然占領了小玉茲,陳兵圖爾蓋河北岸,情形就發生了變化。
為防備羅剎軍隊渡河發起攻擊,乾隆遂命岳鐘琪沿著額爾齊斯河南岸,在羅剎國所有的要塞對面都修筑起清軍的要塞。
岳鐘琪率大軍沿著額爾齊斯河向下游地區行進,遵照旨意在沿途羅剎國的四個要塞對面各留了一萬人,修筑要塞并駐守。
最后他把余下的四萬人帶到了鄂木斯克要塞對面,在額爾齊斯河南岸開始熱火朝天的修筑要塞。
傅爾丹在古爾班阿里瑪圖城中接到了伊寧城轉來的六百里加急的旨意,看過之后片刻都沒敢耽誤,當天晚上就召集手下將領作了詳細部署。
第二天早早的吃罷飯,他帶著四萬人的隊伍輕裝出發,徑直向西北去了。
雖然有幾千里的路程,但一路上還算順利。
中玉茲現存為數不多的軍隊早就得知了沙俄的軍隊駐扎在了圖爾蓋河西岸的消息,也探聽到了清軍已經自固勒扎城兩路出兵,進入了中玉茲境內。
雙方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清軍對中玉茲的地方是志在必得,而沙俄把防線放在了小玉茲與中玉茲的邊界,這說明小玉茲才是他們想要的地方。
所以,中玉茲無論如何是保不住了。
前年年底,準噶爾一萬五千人的軍隊就把中玉茲的哈薩克人打得狼狽逃竄,毫無還手之力,何況現在面對的是清朝的十幾萬大軍?
好在他們本就是游牧民族,最擅長的就是遷徙。
眼見著危險日益臨近,中玉茲的各個部落便四分五裂了,多數人退到了小玉茲境內,有的人進入了希瓦和布哈拉汗國。
還有的聽了準噶爾人的勸說,相信清朝的軍隊不會傷害自己,干脆選擇留了下來。
十幾天后,識得路徑的密探帶領著南路大軍,風塵仆仆的趕到圖爾蓋河東岸。
盡管早就有了準備,但當傅爾丹舉起千里眼向對岸望過去時,心中仍然吃了一驚,神情也更加凝重了。
圖爾蓋河的河面足有兩里寬,水流很急,滾滾的河水泛著白沫兒,打著旋兒向西南流下去。
羅剎國軍隊的要塞已經修筑完成了,離著岸邊有百十步遠,正好在他們火槍的射程之內。
木質結構的建筑高大結實,底部用無數根粗大的圓木埋進地里,將要塞的地面凌空架起了一丈多高,再大的洪水也淹不到上面去。
每隔一百多步遠,就有一條溝渠從要塞通到圖爾蓋河里。
不用說,這一定是為了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