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我不得不坦白的說,”伊戈爾面露難色“目前的時機還沒有成熟,我們還需要時間來準備!”
“張廣泗的人馬分散在了阿巴坎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之間的據(jù)點中一部分,又派出了一部分向北去了。”
“考慮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位置的重要性,我想那里現(xiàn)在至少應該有三萬左右的清軍,而且很有可能是張廣泗親自帶兵把守。”
“張廣泗不是一個可以輕視的對手,困擾了清朝多年的苗族起義就是他帶兵鎮(zhèn)壓下去的。”
“他一定也知道失去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嚴重后果,所以會不惜任何代價的固守。”
“鑒于目前清軍武器上的優(yōu)勢,如果我們沒有兵力上的絕對優(yōu)勢的話,請原諒我的直率,陛下!”
“如果我們不能在兵力上壓倒他們,我沒有取勝的信心。”
“截止到昨天收到的報告,托木斯克現(xiàn)在只集結了兩萬三千多名士兵,其余的還都在路上。”
“清軍占領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之后,嚴格的劃定了軍事管制區(qū)域,無關的人一律禁止入內。”
“所以我們目前對敵軍情況的了解微乎其微,我對此深感憂慮,我還會嘗試著派人去偵察一下他們的情況。”
“你說的我都理解,”伊麗莎白說道“我贊成你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后再與敵軍交戰(zhàn),你覺得這個準備的時間需要多久?”
“因為從各地趕往托木斯克的軍隊中,很多都攜帶著重型火炮,行軍的速度不可能很快。”
“我想至少還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時間,軍隊才能集結完畢。”
“因為這些軍隊來自不同的地方,缺乏明晰的隸屬關系,相互之間的配合也會差一些,我要將他們重新整編,還要作一下必要的訓練。”
“我想應該在一個月之后才能從托木斯克出發(fā)前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這已經(jīng)是最短的時間了。”
“好,我批準你的計劃,”伊麗莎白道“你還要什么要求?都提出來,今天我們把事情都說清楚,明天你就動身前往托木斯克。”
“還有,”伊戈爾道“我想有必要把派往烏金斯克的那一萬人調回來,與我的軍隊從東西兩面夾擊清軍。”
“因為他們的軍隊中有數(shù)量可觀的火炮,可以對清軍造成巨大的威脅。”
“可是你不要忘了,”一位大臣道“烏里雅蘇臺的杭愛造船廠正在日夜不停的制造戰(zhàn)船。”
“如果把那一萬人的軍隊調回來,萬一仗打得不順利,不能及時的趕回烏金斯克的話。”
“等到河流全線通航了,清朝的海軍就可以一路暢通無阻的進入貝加爾湖,然后順著水路到達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我也想提醒你,”伊戈爾反駁道“這次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戰(zhàn)役是決定命運的一戰(zhàn)!”
“如果我們能成功的奪回葉尼塞河兩岸的控制權,即使清朝的海軍進入我們西伯利亞的河網(wǎng)里,又能帶來多大的威脅?”
“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河面上看幾個月的風景,在封凍之前他們必須要退回國內去。”
“如果我們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戰(zhàn)役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就可以快速的派兵趕到安加拉河的上游,封鎖住他們的退路,他們就再也不能回到貝加爾湖中了。”
“那樣的話,他們就要走上幾千俄里的水路,繞道東西伯利亞,試圖從黑龍江回國了。”
“到時,我們在葉尼塞河的十個哥薩克騎兵團正好能夠發(fā)揮作用。”
“即使不能夠把他們全部消滅,也可以在河道中設置障礙,阻擋他們的行進。”
“拖到九月里,就能夠把他們的戰(zhàn)船凍在河水中,我想沒有一個清朝海軍士兵能活著渡過黑龍江。”
“反過來,”伊戈爾接著說道“如果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的戰(zhàn)役打敗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