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摧毀我們數(shù)座要塞和駐軍堡壘,打死打傷我國大量的士兵。”米哈伊爾接著道。
“我想請問大人,你們這種行為是不是嚴(yán)重的違反了《恰克圖條約》的相關(guān)約定?是不是一種背信棄義的行為?”
鑒于這次談判的重要性,兩方都找來了幾名國內(nèi)頂尖的通譯。
在米哈伊爾右側(cè)相隔一個座位的一個長著金色卷發(fā)的俄羅斯小伙子,見米哈伊爾停頓了下來并看向自己,立即會意,馬上傳譯起來。
他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字正腔圓,甚至還帶點京味兒!比京師中許多外省的官員說得都要好,真讓傅恒有些刮目相看。
聽完了他的傳譯,傅恒不緊不慢的開口道“米哈伊爾大人,說到背信棄義,我想請問你一個問題。”
“你剛才既然提到了中俄兩國訂立的《尼布楚條約》,那你一定知道它的由來吧?”傅恒接著道。
“那是因為中俄兩國之間的第二次雅克薩之戰(zhàn),你們的軍隊在托爾布津的率領(lǐng)下侵入我雅克薩城。”
“圣祖皇帝下旨命軍隊反擊,我大軍將雅克薩城團團圍困并發(fā)動攻城,托爾布津中彈身亡。”
“在我大軍的長期圍困下,你們八百二十六名入侵雅克薩的士兵最后只剩下了六十六人。”
“你們當(dāng)時的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我國請求撤去圍困,雙方遣使議定邊界。”
“我圣祖皇帝為止息干戈,允其所請,準(zhǔn)許你方侵略軍的殘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薩之戰(zhàn)結(jié)束,經(jīng)過兩國遣使協(xié)商,才有了后來的《尼布楚條約》”
“請問大人,我以上所說的這些可有謬誤?”
中方的通譯同樣說著一口非常流利的俄語,米哈伊爾聽完他的傳譯,知道傅恒下面的話一定對自己不利。
但他剛才說的確也都是實情,無可反駁,米哈伊爾只好微微的聳了聳肩,用無聲來表示了默認(rèn)。
“那我請問你,”傅恒步步緊逼“大人作為外務(wù)部大臣,不可能不知道雅克薩之戰(zhàn)為何打了兩次吧?”
米哈伊爾馬上明白了傅恒兜了一個大圈子后真正的用意,頓時面現(xiàn)尷尬之色,這次他沒有了任何表示,木著臉一言不發(fā)。
傅恒接著往下說,語速不疾不徐,聲調(diào)不高不低,卻句句都如刀似劍“那是因為最初你們派出軍隊,無理侵占了我雅克薩城多年。”
“對附近的我國邊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圣祖皇帝最終于康熙二十四年下旨出兵收復(fù)!”
“我大軍第一次將雅克薩城圍困并予以炮擊,你軍傷亡慘重,力不能支,托布爾津無奈之下遣使乞降。”
“請求我軍準(zhǔn)其保留武裝撤離雅克薩,并承諾率軍西歸,永不再犯我疆土。”
“我軍大仁大義,準(zhǔn)許你們的侵略軍攜帶武裝撤往尼布楚,隨后平毀了雅克薩城,即行回師。”
“那么這個托布爾津后來又怎么會把命丟在了雅克薩?”
“那是因為他見我軍回師,賊心不死,自食其言,帶領(lǐng)軍隊又卷土重來,才有了第二次的雅克薩之戰(zhàn)!”
“我再請問大人,若說到背信棄義,我們兩國誰做在了前面?”
“傅恒大人,”米哈伊爾道“我們說的這兩件事情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雅克薩之戰(zhàn)時,中俄兩國并沒有明確的劃定邊界,也沒有訂立任何正式的條約。”
“而你們今年二月入侵我國領(lǐng)土的軍事行動,是發(fā)生在兩國訂立的《恰克圖條約》正式生效了十幾年之后,這難道不是對條約的嚴(yán)重違背和肆意踐踏嗎?”
“說得好!”傅恒道“我國為什么一直都嚴(yán)格的遵守《恰克圖條約》,而偏偏要在十幾年后才違背它?”
“若不是你們在去年秋季悍然出兵入侵小玉茲,陳兵在圖河蓋河西岸阻擋我平叛大軍前進。”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