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河水隔絕了。
這時,安裝在長長的擋水墻兩側的幾十個巨大的圓形水車便在無數兵士們的拉動下緩緩的轉了起來。
水車上十幾個碩大的方形水斗將河水舀起來,隨著水車的轉動向上提升。
在轉到頂點后向下的那一瞬間,水斗里的河水借著慣性,順著水斗長長的引水板直向遠處傾瀉而出,越過擋水墻,傾入了葉尼塞河中。
兵士們分成二十幾班,每半個時辰一輪換,晝夜不停的轉動著水車。
一斗接著一斗的水被快速的舀了出去,港口長長的擋水墻上,宛若有幾十條巨龍在向著河中噴水,那場面甚是壯觀。
十天之后,港口里的水位便下降了五、六尺之多。
戰船隨著水位一起下降,又過了幾天,當船底距港口的卵石細沙底還有三尺左右的時候,水車停了下來。
士兵們在工匠的指揮下,將早已經準備好的又粗又長的木料放入水中,然后開始在每艘船底制作支架。
當結結實實的支架在每艘船底都制作完成并且固定好了之后,幾十個水車又接著轉動起來,繼續向外舀水。
水位繼續下降,直到低得再也舀不起來水的時候,水車才又停了。工匠們上來一番操弄,將水車的高度向下落了許多。
原來,每個水車底下都提前挖好了一個長長的深坑,為了防備塌方,深坑的四壁都用大石塊壘了起來。
水車的高度落下來之后,水斗正好落在了深坑里,可以將里面的水接著舀起來。
就這樣,港口里剩余的水不斷的流入到坑中,接著又被舀了出去,直到最后一點不剩,完全露出了沙石底,僅用了兩天時間便被風吹得干爽了。
這時,每艘戰船下面的支架也穩穩的落在了地面,八十幾艘戰船便個個如同出了水的蛟龍,一動不動的臥在了那里。
只有船首和兩側船舷整齊排列的幾十門火炮,黑洞洞的炮口齊齊的指向東面,依舊威風十足。
這樣就再不用擔心戰船泊在水中,冬季河面結冰而將船底擠得變形破裂了。
緊接著工匠們又忙活了起來,指揮著士兵們先把事先做好的巨型木梯在每艘戰船邊上放上一架,固定好了,順著木梯就可以登到船上。
然后又在每艘戰船的四周搭起木架,支起跳板,以便對船身進行維修養護。
接著再把出口和入口兩個閘門處用粗壯的木方加固一番,省得被冬季河面的冰層擠壞。
這時,戰船越冬的各項事宜就基本就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