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朕會親往釜山坐鎮,那里離著本州島和九州島都很近,用蒸汽機鐵甲艦往來通信也很便捷。”
“你們隨時把戰況報上來,有難決之處朕自然會有旨意的。”
“皇上能親往釜山督戰自然是再好不過,”劉國玉道:“只是京中的政務千頭萬緒,皇上萬幾宸翰,圣駕又如何能走得開?”
“走不開也要走,”乾隆道:“對日這一戰與中俄之戰不一樣。”
“中俄之戰是土地之爭,對日這一戰則是滅國大戰,敵人眼見著沒了活路,勢必會狗急跳墻,抱定了魚死網破的想頭,連同朕在內,咱們都不可輕敵呀!”
“消滅了敵軍之后,還涉及到幾千萬人口的遷移,這更不是個小事。”
“朕離你們近一些,一應的事務料理起來也快一些,把善后的事情及時處理好,就不易激起民變。”
“咱們的疆域越來越廣,這些年是新增了不少人口,但大的也只是在總角的年紀,還有很多都在襁褓里呢。”
“人口顯見著不夠使用了,放著日本那么多人不遷移過來派上用場,不也可惜了?”
“這事情就這樣定了,你們兩個先住在京里幾天,依照朕的謀劃,各自寫一個詳盡的用兵方略奏上來。”
“缺什么少什么,或是哪里有朕沒慮到的地方,你們都要提出來,戰前謀劃得越細,戰時損失才會越少。”
“不出十天,兆惠也能到京了,咱們再一起議一下。”
他從幾案上拿起來兩本裝訂好的厚厚的冊子,那冊子足有兩本書那么大。
何志遠見皇上將冊子遞向自己,忙起身過來雙手接了。
“這是與日本有關的所有資料,輿情司用了幾年時間搜集的,里面記載的不可謂不詳盡了。”
“你們每人一冊,回去后仔細看看,會對指揮作戰大有裨益。作戰用的所有軍用地圖也都已經繪制完成,等從城外回來,讓吳鏡湖拿給你們。”
“皇上,臣等要出城?”何志遠問道。
“天津機器局去年就制造出了兩樣新武器,就等著你們拿到日本戰場上去用,所以一直沒有拿出來示人。”
“如今馬上就要配發到軍中了,你們兩位主官先過過目。”
何志遠與劉國玉兩人的眼睛頓時一亮,劉國玉搶先問道:“是什么武器?”
“手雷和機關槍,”乾隆微笑著道:“手雷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幾百年前就有了。”
“但以前的火藥不行,所以威力也極有限,現在的手雷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
“機關槍分輕重兩種,朕就不細說了,你們去城外的試驗場上自己試射吧!”
幾天后,給予平定準噶爾、對俄大戰有功將帥及一應官兵的封賞,戰死及負傷兵士撫恤的旨意發下。
策棱著賞親王雙俸,封其次子車布登扎布為輔國公;岳鐘琪著封二等威信公、武英殿大學士。
傅爾丹著封二等忠勇公,加太子太保銜;張廣泗著封一等勇毅候,加太子太保銜。
時隔幾年之后,兆惠終于回到了京師,第二天,乾隆便召見了他與何志遠、劉國玉幾人。
這一次會議,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從未時初刻直說到黃昏時分。
“進兵的細務眼下只能先說這些,左不過常有密信往來的,何志遠與劉國玉明日就可以離京返回軍中了。”
“你在京里歇息幾日,就便把進兵的方略寫出來奏朕。”乾隆笑對兆惠道:“他們兩個各向你借戰船五十艘,你不會舍不得吧?”
“皇上說笑了,”兆惠也笑道:“別說是戰船,澳省的一草一木都是朝廷的,臣只不過是代為經管罷了。”
“在西華門碰面時何大人已經對我說起過這事,既然皇上有旨,臣回去就給泉州寫信,命他們將改裝完艦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