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說的是,”陳世倌道:“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臣近來聽人風傳,落戶一個京籍已經能賣到五千兩銀子了。這些人是絕對入不起京籍的,但京中又少不了他們。”
“哦?”乾隆不禁怔了一下:“朕記得去年吏部的一個員外郎收了人家一千五百兩銀子,到順天府說項辦下了一個戶籍,結果東窗事發被都察院拿了。”
“才時隔一年多,這行市就漲到了五千兩?你們還有誰聽過這樣的風傳?”
“回皇上,臣也聽說了。”吳波道:“雖然只是風傳,但臣倒寧愿相信確有其事。”
“京師的戶籍歷來管控的極嚴,可是天子腳下的誘惑又太大,不說別的,就是學生們考入京師大學堂都更容易些。”
“大學堂里學出來后,最不濟的也能做個部曹小吏,進了官辦的工廠,三兩年下來也能混個一官半職。”
“現在百姓逐漸富裕了,尤其是沿海通商口岸一帶的許多商人更是富得流油,拿出五千兩銀子眼都不會眨一下。”
“為了后代能有個好前程,光宗耀祖,花這點兒銀子決不會心疼的。”
乾隆已經微微的變了臉色:“只要是奉公守法的做營生,商人和百姓富了都不是壞事,但恐怕富得流油的不止是這些人,還有很多官員吧?”
“朕知道這些齷齪官兒的心思,以為明年就要更改國號年號,朝廷一定會抱定了萬事求穩的宗旨,對貪墨的官員就會手下留情。”
“趁著這個時機大撈一票,京籍之類的多賣出去一些,等到明年啟用新的年號印信,舊的卷宗文案捆扎好了往庫房里一擱,就萬事大吉了!”
“皇上真是一語中的!”孫嘉淦道:“不止是京城,據都察院的統計,今年下半年,地方上官員貪墨的案子也較往年明顯多了起來。”
“查!”乾隆輕咬著細白的牙齒,冷冷的道:“朕不會遂了這幫子黑心官兒的愿,把這股貪墨之風帶到中華帝國去!”
“都察院派出專人到順天府,把今年以來入戶京籍的人逐一核查,發現有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不管牽涉到誰,給朕一查到底!”
“不止是順天府,都察院和戶部共同擬出一個清單來,對各部院以及轄下的衙門、官辦的工廠都要逐一的核查,各省都察司也要同步進行。”
“自明年二月起,欽命巡察司加派人手,加大對各省、各部院的巡察力度。”
“看著商人越來越富,許多官員都嫌自己的腰包不夠鼓了,貪念一起,膽子也大了起來。”
“再不痛加整治,朝廷就是頒布了多少仁政,也難平百姓心中的怨氣!”
“臣遵旨。”孫嘉淦拱手道。
“其實欽命巡察司和都察院懲治貪墨官員從沒有松懈的,”張廷玉道:“但吏治從古至今就是一篇大文章。”
“就如皇上所說,社會百業越是繁盛,百姓越是富裕,貪官們的手就伸得越長,胃口也就越大。”
“依臣看,巡察司和都察院的人手明顯的不足了,要增添一些。”
“但也不能光指望著他們,現今的情形日新月異,各部衙門、各級官府還有官辦實業防微杜漸的手段也要改進,有漏洞要及時的堵上。”
“這樣雙管齊下,才更容易見到成效。”
“衡臣說的在理,”乾隆道:“就依你的意思,明日就行文命各級官府、各官辦工商業自查漏洞,把情形報上來。戶部審計司再派人下去抽查,監督整改。”
“查出了嚴重問題的,交由都察院查辦!”
“欽命巡察司以前由朕親自過問,但朕現在有些顧不過來了,史儆弦!”
“臣在!”史貽直忙答道。
“以后欽命巡察司的差事由你代朕過問,平常的事務由你處置,難決的再奏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