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將衙役收為官府吏員,薪俸與無品官員相同,而且與官員一樣由戶部各省分司的正項中支用。”
孫嘉淦道:“這樣一來,衙役的身份地位就立時大不一樣了!這可是他們求之不得的事!”
“但若想徹底改變在百姓心中的形象,還要從嚴監察,使其不得為害百姓才行。”
“你說的對!”黃越道:“既然是朝廷的吏員,必然不能再留用那些潑皮無賴,為害鄉里之徒!”
“這樣的人一律開革,一個不留,人手不夠可以再擇優招募上來。再不濟可以從就近的駐軍中挑選一些好的補充過去。”
“各府、縣檢察廳要加大對所有官員、吏員的監察,如有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者,查明實據,依律嚴辦!”
“臣以為皇上的這個法子可行!”劉統勛道:“衙役以前地位低,官員瞧著他們極是卑賤,百姓對他們又恨又怕又鄙視。”
“他們頂著這個不好的名聲,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
“如今成了官府的吏員,不僅薪俸多了,更是一件臉面上光鮮的事,怕丟了這個身份,行事上必然會檢點很多。”
“只是這里有一點臣請皇上留意,朝廷按各府縣的沖、繁、疲、難核定所用吏員的人數,這個數目不易把握得精準。”
“人數虛多,空耗朝廷的銀兩,人數定得少了,不敷使用,地方上的差事也容易辦不下來,就怕有的官員干脆放任不管了。”
“原來在一縣之內有品級的官員極少,一年中連縣城都未必走出去幾次,一應的差事只能依靠胥吏和衙役們來辦,所以才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
“如今變革制度,務必要防止縣下的鄉村、保甲疏于管控。”
“你說的很是,”黃越道:“鄉村、保甲不但不能疏于管控,還要比以前加強。”
“將各保長與衙役一起收為官府吏員,發給薪俸,一并的接受考績,卓異的予以褒獎,不稱職的予以開革,永不錄用,在所轄的甲長中選出優秀者繼任。”
(這時縣下的鄉村實行的是保甲制度,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分別設牌頭、甲長和保長。)
“知縣管著以下有品級或無品級的官員,官員管著吏員,保長管著轄下的甲長、牌頭。”
“把下級的政績納入上級的考績依據,牌頭做得好,有機會升為甲長,甲長做得好就可能升為保長,成為官府吏員。”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