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尚書這話一出,另外二人就驚了。
“全打開?”刑部楊侍郎一驚。
都察院趙御史神色有些微妙,一時沒有開口。
馮尚書淡淡道“全打開也不費工夫。如今歐陽磊科舉作弊的消息在京中傳得沸沸揚揚,我們當然要全力調查。”
楊侍郎忍不住道“百姓都是人云亦云,流言而已。”
“若是查明他沒有作弊,那不是正好還他清白?”
楊侍郎一滯。
馮尚書神情嚴肅“我們若不仔細調查,倘若歐陽磊真有舞弊之舉,以后被翻出來就是我們的責任了。”
這話令楊侍郎和趙御史神色一凜。
他們奉旨查案,要是出了這么大疏漏,受罰不說,臉面上也難看。
一世英名被一個犯事的屠夫之子給毀了,那可太不值當的了。
二人對視一眼,同意了馮尚書的提議。
那就把這場鄉試所有中舉者的朱墨卷全都打開看看吧。
所謂朱墨卷,是為了防止科舉舞弊采取的措施。考生用墨筆答題,卷子稱為墨卷,交卷后封上考生姓名等訊息,再由專人用朱筆謄抄,把朱卷交給考官判卷。
這樣一來考官就無法從筆跡認出考生身份,以保證公平。
“這次順天鄉試一共多少考生中舉?”楊侍郎問。
馮尚書不假思索回道“一百二十二名。”
趙御史是貴省人,聞言不由感慨“人數真不少啊。”
三年一度的鄉試在各省舉行,分給每省的錄取名額差別很大,他參加鄉試那一年,他們貴省只錄取了二十人。
這話馮尚書與楊侍郎就不好接了。
氣氛尷尬了一瞬,馮尚書喝了口茶道“一百二十二份考卷,我們分工協作,也不用耗費太久時間,那咱們就開始吧。”
三人意見達成一致,很快就埋首于案牘之間。
轉日,頂著黑眼圈的三人長舒一口氣,總算是完成了核對。
楊侍郎先開口“一百二十二份朱墨卷核對,并無明顯問題。”
趙御史亦道“雖有個別考卷出現錯字,也在容許范圍之內。”
按著科考規定,考卷若是錯字太多,考生會被停考,也就是說非但這場落榜,三年后依然沒有科考資格。
當然,這種情況并不常見。
二人表過態,等著馮尚書反應。
馮尚書想了想道“既然朱墨卷沒有核對出問題,那就橫向對比考生朱卷吧。”
楊侍郎與趙御史面面相覷。
馮尚書瞇著眼喝了口濃茶醒神“既然查了,當然要全面。”
橫向對比同批中舉考生的朱卷,檢查這些考卷有沒有某些詞都在特定位置出現,就能判斷是否有舞弊了。
楊侍郎與趙御史只好點頭。
又熬了一日,馮尚書突然指著一份考卷的某處道“你們看這里。”
楊侍郎與趙御史忙湊過去看,盯著馮尚書指著的那段話看了一會兒,沒看出個所以然。
“再看這份朱卷。”馮尚書拿起手邊另一份朱卷,指了指某處。
二人頓時眼神一緊,變了臉色。
這兩份朱卷的這一處都出現了同一個詞。
“還有這里。”馮尚書又指了指,“這份朱卷在這兩個位置出現了兩個詞,另一份朱卷在同樣的位置出現了同樣的詞。”
若說只有一處相同還能算是巧合,兩處同樣位置出現同樣的詞,就很難說是巧合了。
“找一找其他朱卷,把有同樣問題的卷子都找出來。”
被馮尚書發現了異常,楊侍郎與趙御史不敢再耽擱,忙核對起來。
最終五份有問題的朱卷被擺在三人面前。
三人沉默了一會兒,還是馮尚書先開口“那就翻找墨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