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罡應回去,沒起到牽制閔妃集團的作用。認為,朝鮮的問題任其發展下去,失控的可能性極大。
但是,清那時,內憂外患,那還有余力管朝鮮的事。再說了,就是他想管,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謂,三十年何東,三十年河西,那個時候,他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
老佛爺已經不那么信任他了。但是,袁世凱的積極性也不好挫傷。就命知府陳允頤以查看電線為名,到漢城調查情況。
朝鮮方一看事態嚴重,正式發照會,明確否認此事,要求袁世凱拿出證據。
袁世凱沒辦法只好推出閔泳翊,而此時閔泳翊已不知去向。查無證據,事情也只能不了了之。
這件事的后果有二其一,經袁世凱這上下折騰,閔妃集團投向俄國的陰謀敗露,行動收斂了。其二,袁世凱同朝鮮朝廷的蜜月期宣告結束了。
李鴻章通過知府陳允頤轉達袁世凱對于他的積極認真的履職,給予了肯定。也明確告訴他李罡應那里已指望不上,加強控制朝鮮,就只能靠自己了。
人總是缺乏自知之明的。
雖然這時候朝鮮從國君到群臣,對袁世凱都深存戒心,只是表面敷衍;但袁世凱自我感覺良好。
九月底,袁世凱上書李熙,提出“諭言四條,事事至務十歀”,要求他采納,力去前非。
十月上旬,又寫了一篇《朝鮮大局論》,送給朝鮮,宣稱“朝鮮本屬中國,今欲去而之他,是猶孺子自離其父母,而求他人之顧復也。”并說朝鮮“依靠中國”有六大好處。,“背中國”有四大壞處。
末了又駁斥了朝鮮的自主論“朝鮮自君其國,自子其民,與各國立約,互稱已為自主,不過受轄與中國耳。如以不臣于人為自主,是徒取文字之體面,而不顧宗社之論亡,賈虛名,受實禍,朝始稱帝,夕已滅亡。……方今上下解體,國弱民貧,欲求一至近、至大、至仁、至公之國以庇蔭之,舍中國,其誰與歸?謹依中國以圖自存,猶有他慮,況背中國乎?”
所謂弱國無外交,朝鮮當局,對于袁世凱這一番狂妄無知的言論和作法,表面上只能唯唯諾諾。
對此,袁世凱卻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得計,很多年后還以此而吹噓。
因此而為袁世凱唱贊歌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有人寫到“倘若當年他在朝鮮街頭戰死或遭日本人處決,我們會不會在讀傷心百年史的文字里,發現一個叫袁世凱的民族英雄?即使他僥幸不死而身陷敵獄多少年,我們會不會以近代蘇武或清代文天祥一類的桂冠來追念他呢?”
我們在有些時候,自己的國家弱而受強國欺辱時,常義憤填膺。但是在欺負弱小時,卻往往不能站在弱小民族的立場思考問題。或許,這就是人性的悲哀。
袁世凱是不會知道,他的這些大國沙文主義的言詞和作法,是怎樣深深刺痛著朝鮮上上下下的民族自尊;也就加速了朝鮮和中國的宗藩關系的解體。當然,這是后話。
他的這些做法,連一直支持他的李鴻章都看不下去了。對其“動止張皇”、“躁妄輕率”,給予了狠狠地訓斥。
本想好好表現一番,像給其二姐的信中所吹噓“只手撐起東方大局”,“清廷和李中堂一定會嘉獎他辦事有法。”沒想到等來的是被罵個狗血噴頭。所謂拍馬屁沒拍準地方,拍到了馬蹄子上。
有了這次教訓,他做事才有所收斂,也開始學得穩重一些了。
有壓迫就有反抗,有控制就有反控制。袁世凱的濫用職權,激起了朝鮮當局越發擺脫中國這個宗主國控制的想往。
為了表示獨立自主,為了尋求更多國家的支持。一八八七年八月,李熙派樸定陽為全權大臣出使美國,沈陽學為全權大臣,出使英、德、俄、意、法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