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理由主要是,他已在朝鮮待三年,朝鮮的一些難題已被他解決,各種關系通過他的努力已經理順。朝鮮的形勢目前也很穩定,派誰來接替他都是個好辦的差事。
而他的問題主要是在朝待得時間過長,大家對于他過于依賴,不利于發揮方方面面的主觀能動性。
而最主要的是母親身體不好,已經時日不多,為人子他要床前盡孝。
另外他自己腿疾犯得很厲害,想回國養養病。
李鴻章是怎么想得呢?一方面,他總要更信任袁世凱的。認為朝鮮有相對穩定的局勢,日本和俄國都有所收斂,閔妃集團也不敢過于猖狂,就是袁世凱在那里成為定海神針。
他堅持認為,朝鮮離了袁世凱是不行的。而李熙要調換袁世凱,正好證明他的推斷。李熙為什么換袁世凱?就是因為袁世凱在那里限制著他,使他不敢也不能另外找靠山。
派袁世凱去朝鮮干什么去了,就是去限制李熙去了,你李熙覺得不舒服,覺得受限制就對了。說明袁世凱干得好,說明袁世凱稱職。
你李熙想換袁世凱就換呀?不,你越想換袁世凱,就越不能換。
李鴻章看出來了,袁世凱想離開朝鮮不是故作姿態,是真心實意的。
要實現自己的想法,得做袁世凱的工作,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朝廷有一伙人,對自己心懷不滿,也很有意見。一直再尋機會找自己的麻煩,專門和自己唱反調,正拉著架勢拿袁世凱的任職說事。
他們不在意袁世凱留任與否。他們所以反對袁世凱留任,是因為這是李鴻章的主張,是對李鴻章來的,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袁世凱的任職不過是借口和抓手。
當時,因為李鴻章辦的幾件事,老佛爺都不太滿意。他的對手們趁機落井下石,到老佛爺面前說他的壞話。
一個二個的,老佛爺沒怎么往心里去。但所謂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 ,老佛爺就不能不當回事了。
李鴻章知道,如果他在朝堂之上,直接保奏袁世凱留任,肯定會馬上遭到這些人的反對。袁世凱在朝鮮的許多過份的作法,已經成為這些反對者手里的把柄,自己也有口難辨。
都知道袁世凱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別人都把袁世凱看做是自己的人。有人正在老佛爺面前誣告自己拉山頭,拉幫結派,培植自己的勢力。有人往這方面一歸咎,袁世凱留任的事非泡湯不可。
其實,反正袁世凱也不想干了,按理說他留不留任不是無所謂嗎?但李鴻章想的是這一塊歸直隸管,派個什么也不是的人,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操心的還不是自己嗎?責任不還是在自己身上嗎?倒霉的不還是自己嗎?
怎么辦?李鴻章為這件事可是沒少動腦筋,終于想出了辦法。
至于這個辦法行不行?也只有停天由命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
于是在朝堂之上,在討論袁世凱是否留任的事時,李鴻章先沒表態。而是先將這三年來,袁世凱在任上經歷的艱難困苦,面臨的惡劣環境,渲染了一番。接下來話鋒一轉,講述了袁世凱如何用常人沒有的勇氣和智慧 ,克服的一個個的困難,沖破的一個個的難關。
接著,他講了朝鮮當前的形勢。對朝鮮的形勢,他說得可不是袁世凱講的那樣,形勢一派大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不是的,而是非常糟,比袁世凱在那三年還要糟得多。
日本,俄國虎視眈眈,派出的人員什么壞事都干,都視中國的使者為死敵,多次組織刺殺活動。還有朝鮮朝野的親日親俄勢力,也時時處處找中國使節的麻煩。
這駐朝商務日子,不是一般的難,而是十分的難。
李鴻章在講這些的時候,反對他的人似乎是聽得很認真,表面上還贊同地點著頭。
但心里都在冷笑你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