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一法,若仍悠忽因循,則國勢日傾,主權日削……。”
慈禧還沒聽完就怒發沖冠,把彈劾袁世凱的奏章往袁世凱面前一摔,“這么多朝中大臣都不如你袁世凱嗎?這大清朝就你袁世凱高明嗎?什么別無良策,你手里不是有兵嗎?把這些人都殺了不就一了百了嗎?”
袁世凱嚇得趕緊跪附在地下,老老實實被慈禧臭罵一頓。
膽戰心驚地退出后馬上上奏官制改革需謹慎行事,自己操之過急。
說自己直隸公事積壓過多,需回去處理。準奏后,倉惶跑回天津。
軍機大臣、政務處大臣瞿鴻穖甚得慈禧信任,也是慈禧指定參與改官制的大臣之一。他與袁世凱、奕劻矛盾極深,在討論官制方案時勉強同意,但又另上一道《復核官制說帖》反對軍機處與內閣合并。他利用慈禧單獨召見的機會,說責任內閣對太后不利,將大權旁落,而這一點最為慈禧太后擔心、忌諱。
他的話完全說到了慈禧的心里,意見也特別得到了慈禧地重視。
最后的結果是慈禧大,保留軍機處,在11月6日頒布了以瞿鴻穖為主導的新官制。
準備立憲還是要繼續,官制改革方案雖然也有少部分內容保留了下來,但已經面目全非。
君主立憲,歸根結底是對君王個人的權力進行限制,也可以說是用集體決策取代個人專權。
這無疑是政治體制的偉大革命,因為集體決策總是要比個人專權好很多,也更可靠。
個人可能有發瘋或利令智昏的時候,但一個決策集體都瘋了的可能性要小很多。
可是天下有幾個君王有這樣的高風亮節,這樣博大的胸懷。
這樣的人不能說沒有,如果一個國家能夠遇到,肯定是國家之幸,萬民之幸。
這可以少流很多很多血,也可以使國家免受很大的破壞。
實行君主立憲,除了君王的開明和人品超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外力的強迫。不是君王自己愿意和不愿意,而是不立憲不行,沒有別的選擇。
能指望慈禧有這樣的品德嗎?肯定是癡人說夢。至于后者,顯然也沒到火候。
袁世凱離開京城時,他沒和徐世昌打招呼,可能是怕自己牽連到朋友。
回到天津后袁世凱驚魂未定,想起前幾日徐世昌在他身旁經過時,曾經低聲說了一句“不要鋒芒畢露。”
回顧一下這一段時間,自己也覺得有些忘乎所以了。這樣不行,這樣會給自己帶來禍端的,袁世凱這樣的對自己說。
想想,是不是應當采取一些補救措施?他馬上想起了一件事,立即上奏,呈請辭去身上的所有兼職。很快朝廷下旨照準。
你上奏,人家照準,這應該沒什么問題?但袁世凱還是覺得很不舒服。兼職太多他有時候是有些煩,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但是,這并不表示,他要辭去所有兼職,有些兼職,比如會辦練兵處大臣這個兼職,他就不想辭去。
再說了,這一次也是一種試探,一種姿態。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有鬧情緒的成分,想不到真的就照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