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畢,馬蕙田等人撤到吳鴻昌營內。
原來,吳鴻昌是袁世凱的嫡系老部下。周符麟被吳祿貞撤職,投靠了吳鴻昌。
馬蕙田和周符麟是同鄉,馬蕙田喜歡嫖妓和賭博,欠下巨額賭債,個人無力償還。周符麟得知這一情況后,答應用三萬銀元的酬勞,換取吳祿貞的人頭。
馬蕙田見利忘恩,竟然一口答應。陳其采星夜造訪吳祿貞,是為了探知吳祿貞虛實。陳其采離開不久,馬蕙田就開始行動。
瞿壽程事先通報預警,情報來自馬隊司令元柏香。十一月六日晚,元柏香和于文泰相遇,于文泰是馬蕙田營里的排長,獲知刺殺陰謀。
于文泰和元柏香是結盟兄弟,便秘告元柏香“今晚,馬蕙田要殺吳統制,你們早作準備,速換衛兵。如辦不到,消息一露,我命難保!”
元柏香大驚,跑到司令部,吳祿貞不在,見瞿壽程在,急忙報警。瞿壽程待吳祿貞回來,趕緊稟報。吳祿貞不信,失去了最后一線生機。
而何遂在犒賞晉軍路上,無意間吐露了吳祿貞身邊缺少警衛的信息,讓馬蕙田獲知刺殺的最好時機。于是,大戰在即,吳祿貞卻死于非命!
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吳祿貞的被害,致使十一月七日的起義最終流產。
吳祿貞的被害也一直是個謎。
一種意見,是清皇室主使周符麟、馬步周暗殺了吳祿貞。
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清廷對握有兵權的袁世凱甚感恐慌,因而起用反袁的吳祿貞為第六鎮統制,想以此來實現以吳制袁的目的。
武昌起義后,吳祿貞聯合革命黨,屯兵威脅京師,這是清廷始料不及的,所以清皇室要派人暗殺吳祿貞。
楊玉如著的《辛亥革命先著記》就說“清廷以祿貞行動威脅清廷,遙助革命黨 ,深加痛恨和恐懼。奈當時軍威已替,又不敢顯示其非,明正其罪,恐致激變,只得用二三權臣卑劣之計,密購綠林賊盜往石家莊將吳祿貞刺死。”
張難先所著《湖北革命知之錄》也說“軍咨府大臣載濤,知馬步周、周符麟與吳祿貞有隙,就秘密將他二人叫到北京,許以二萬兩銀子,并許將來保他們升官,教他們刺殺祿貞。”
羅正偉編的《灤州革命先烈事略》則認為是“良弼知祿貞有異,乃重賄啖其部下原第十二協統周符麟往刺之。”
吳祿貞是良弼一手提拔,當他知道自己一直是被吳祿貞所騙,便惱羞成怒。欲致對方于死地,是很正常的。
然而,當時的直隸總督陳夔龍在《夢蕉亭雜記》中說吳祿貞“為項城(即袁世凱)遣人暗殺”。曾在袁世凱的親信隨從唐天喜家做過家庭教師的任芝銘在回憶錄中說唐天喜告訴他,是袁世凱主使周符麟、馬步周暗殺吳祿貞的。
任芝銘認為,北洋軍隊一向由袁世凱所控制,清政府把吳祿貞安插在北洋六鎮中來抑制袁世凱,必然引起袁世凱的忌恨;況且吳祿貞一上臺就聯合革命勢力,截留清政府運給袁軍的軍火列車,使袁世凱面臨南北革命軍夾擊的形勢。
所以唐天喜說“老頭子(袁世凱)不止一次說要殺吳祿貞。”再說,清政府大兵南下攻打革命軍去了,京畿空虛,怎么敢加害重兵在握的吳祿貞。
張國淦編著的《辛亥革命史料》寫道,當時的軍咨府第二廳廳長馮耿光說吳祿貞與載濤、良弼關系很好,他們曾多次密議鏟除袁世凱的方法。
吳祿貞的存在,不僅對清廷是個嚴重威脅,對袁世凱也是個極大的障礙。清廷和袁世凱都有可能謀殺吳祿貞,因此以上兩種說法各有所據。
吳祿貞的參謀何遂卻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認為是清和袁世凱共同主謀暗殺了吳祿貞。
他說,軍咨府第三廳廳長陳其采是清廷所派,去石家莊監視吳祿貞的行動,周符麟則是受袁世凱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