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十日,新軍二十鎮七十九標一二營管帶王金銘、施從云與駐守海陽八十標一營管帶馮玉祥聯名通電,主張共和。并且組織武學研究會,在官兵中進行革命宣傳。
年底,北方革命協會在天津召開會議,應王金銘要求,決定派白毓昆、孫諫聲等十余人到灤州,加強革命領導力量。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王金銘、施從云等革命黨人率部起義,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推舉王金銘為大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白毓昆為參謀總長,孫諫聲為軍務部長,馮玉祥為總參謀長。
但是,此時,馮玉祥已遭到監視。一月四日,北方革命軍政府通電全國,并乘火車西進,準備進攻天津。
袁世凱派第三鎮統制曹錕通州鎮守使王懷慶出兵圍剿。民軍在雷莊與北洋軍交戰。一月五日,王金銘、施從云冒死到清營談判,遭王懷慶殺害。之后,清軍殘酷圍剿革命軍,白毓昆、孫諫聲等大批革命軍將士犧牲。袁世凱也因此而在北京、天津大肆搜捕革命黨人。
王金銘,一八八零年出生于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老城鎮東屯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八歲入本村私塾就讀,十六歲入洪瑞錢莊當學徒。
一八九八年,十八歲的王金銘,在天津小站參加袁世凱組編的新軍當兵入伍。不久即被提升為副目,頗得長官賞識,送入講武堂學習。
一八九九年畢業后提升為正目(班長)。
一九零四年,擢升為北洋常備軍第二鎮第三協第七標前營左哨哨長。
一九零五年,調任北洋常備軍第五鎮第十八標一營前哨哨官。
一九零七年,任由徐世昌統率的第一混成協第一營幫帶,駐防新民府(今遼寧省新民縣)。
一九零八年,王金銘結識了同盟會員劉瀛凡,接受了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立志革命。
一九一零年春,與同在第一混成協任幫帶的馮玉祥、施從云等人共同發起組織了“武學研究會”,以讀書研究軍事學科為名, 秘密開展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
同年九月,任第二十鎮第七十九標第一營幫帶, 后升管帶。
一九一一年,他和天津“北方革命協會”的白雅雨等取得聯系,籌劃武裝起義,并發起成立了“山東同鄉會”,從事募捐活動,籌集資金, 秘械。
同年,調駐灤州,后與二營管帶施從云、同盟會代表白毓昆等積極響應武昌起義。
施從云1880—1912,字燮卿,北鄉今晴嵐鄉砂崗村人。幼入私塾讀書,常閱讀有關鴉片戰爭等革命書籍。
光緒二十七年1901,赴直隸投軍,后入保定將弁學堂。
畢業后,分發至新軍第五鎮十八標任排長。光緒三十三年調東北駐防新民府,由此與第一混成協八十標三營管帶馮玉祥相識。
不斷接受新思想,施從云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清王朝,中國才有出路。毅然剪掉發辮,決心投身革命。
宣統二年1910,清政府組建新軍第二十鎮,施從云編入該鎮四十協七十九標,最初任隊官,后晉升二營管帶。
其間,他與馮玉祥、王金銘等發動組織“武學研究會”,以讀書研究軍事為名,在士兵及下級軍官中發展會員,開展革命活動。
一月十二日,灤州革命軍唐自起、黃際隆、龐希德等數十人潛入開平,襲擊王懷慶,遭到失敗而殉難。
黃際隆,直隸(今河北)豐潤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習舉子業,不成,遂棄之。常與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北方最大的反清組織鐵血會的主要創始人丁開嶂縱論天下大事。
一九零四年,協助丁開嶂在燕遼上游創立鐵血會,奔走于長城內外,聯絡綠林豪杰,宣傳革命。
一九零七年,被選為鐵血會東京支部長。
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