啻數萬?瑞等不忍宇內有敗類也,豈敢坐視乘輿之危而不救?
“謹率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痛陳利害,祖宗神明,實式鑒之。揮淚登車,昧死上達。請代奏。”
電文灼灼逼人,圖窮現匕首,令人不寒而栗。袁世凱收到電文后,馬上召集王公大臣開會傳達,眾王工大臣各個嚇得面如土色。唯獨溥偉大放厥詞,斥責前線將領無法無天,也發了很多牢騷。
事后,袁世凱派胡惟德和趙秉鈞去解勸,溥偉態度仍然蠻橫。后來,趙秉鈞故意放出話來,說要除掉溥偉。溥偉比誰都怕死,嚇得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藏起來從此再不敢露面。
幾經反復協商,各方對所有退位條件達成一致。十日,袁世凱召集內閣大臣和近支王公,討論通過了南京**提出的清帝退位條件的最后修正案。
十一日,隆裕太后認可,決定下詔退位。
同日,袁世凱將尚未頒發的清帝退位詔旨電達伍廷芳、唐紹儀,并轉孫中山,黎元洪和南京臨時參議院并各部長。與此同時,袁世凱復發一電,等于是對外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
電文的開頭言道:“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之公認,今由弊政一躍而躋及之,實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詔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布之日,為帝政之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于中國。”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養心殿里舉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國傳統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見儀式。
這一天清晨,內閣大臣們仍像往常一樣頭戴翎頂、冠帶,早早來到乾清宮東南角上的廊子里候旨。
不久,一個小太監的通報聲打破了尷尬的沉默:“太后已到,請各位大臣上殿!”
大臣們聽后紛紛起身,他們習慣性的整了整冠帽朝服,隨后在外務部大臣胡惟德的率領下走向養心殿。在那里,內務府大臣世續和原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帶刀的侍衛也像往常一樣站在那里,依舊威風凜凜。
片刻之后,殿外傳來太監的通報聲:“太后駕到!”
各大臣齊齊轉身,只見隆裕太后在兩個太監的引領下,牽著六歲的小皇帝溥儀進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寶座。因為是最后一次朝見,也就不按以前的規矩,隆裕太后不垂簾,大臣們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領著向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三鞠躬,就算是行大禮了。
胡惟德上前啟奏:“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來向皇上和皇太后請安。”
隆裕太后聽后點點頭,說:“袁世凱為國家鞠躬盡瘁,為皇室出力不少。他能為皇室爭取到如此優待條件,也實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南北議和的條件頒布詔書,實行退位,讓袁世凱去做好善后事宜。”
說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還是忍不住眼圈一紅,幾乎要掉下淚來。底下的大臣們局促地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尷尬異常。
隆裕太后拿起御前太監將早已準備好的退位詔書看了數行,淚水終于忍不住奪眶而出,她也顧不得太后的體面,終于當眾抽泣起來。
看到這里,底下的大臣們也被感染,好幾個人開始用朝服的袖子抹淚。
作為領班大臣的胡惟德也只能做樣子的干哭了幾聲。
朝堂上籠罩著一種悲傷的氣氛。這里的多數人本就是這個朝廷的受益者,或者本就是這個朝廷的一部分,本就一百個不愿意。兔死狐悲,現在找到機會發泄了。
朝堂上哭聲一片,簡直就像誰家在辦喪事。
領班大臣胡惟德前后左右看看,覺得總這樣下去不是個事,還得辦正事。
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