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戡率北路軍出征的同時,由黔軍第一、二、三團組成的護國第一軍右翼東路軍,也在司令王文華的率領下東進湘西,于一九一六年二月初進入湘黔邊界。
此時,袁世凱任命的北洋第六師師長馬繼增為第一路司令,率領第六師、第八師一旅、河南唐天喜的第七混成旅、奉天范國璋第二十師第三十九旅、第二混成旅騎兵隊及炮兵隊等部約三萬人,號稱“十萬大軍”,此時已氣勢洶洶進入湘西各縣,意圖經(jīng)貴州進攻云南。
雖然北洋軍兵多將廣,裝備精良,兵種齊備,但東路軍并未被北軍的氣勢所嚇倒。
王文華將三個團的兵力分成三路,一路為吳傳聲團攻黔陽、洪江,一路為毛文華團攻晃州(今湖南省新晃縣)、沅州(今湖南省芷江縣),一路為彭文治團攻麻陽。
戰(zhàn)斗打響后,各路護國軍以湘西多山和官兵長于山地作戰(zhàn)的優(yōu)勢,利用游擊戰(zhàn)術,以少勝多,連勝十多仗,有效殺傷北洋軍。
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英勇作戰(zhàn),東路軍陸續(xù)攻占晃州、黔陽、沅州、麻陽、靖縣、通道、綏寧等縣城,殲敵三個混成團,斃傷、擊潰敵軍約萬人。兵強馬的壯北洋軍被裝備簡陋的護國軍打得一敗涂地,第一路司令馬繼增羞愧自殺。
為了穩(wěn)住軍心,袁世凱隨即命令馬繼增下屬第十旅旅長周文炳繼任第一路司令,拼湊了四個混成旅馳赴湘西,又在寶慶(今湖南邵陽市)招募退伍兵二千余人,充實到湘西前線,向護國軍反撲。
護國軍前仆后繼,堅守陣地,英勇反擊。至四月初,整個湘西除常德、桃源、辰溪等少數(shù)縣外,其余二十一縣或被護國軍攻克,或宣布護國討袁。湘西北洋軍陷于反袁各縣的包圍之中,進退維谷。
護國第一軍右翼東路軍在湘西英勇殺敵,徹底粉碎了袁世凱經(jīng)湘黔攻滇的企圖,鼓舞和推動了西南和全國的倒袁護國運動。
對于護國第一軍右翼北路軍、東路軍的戰(zhàn)績,蔡鍔當時曾有高度評價:“黔軍此次分出川、湘,苦戰(zhàn)辛勞,每能出奇制勝,以少勝多,略地千里,迭復名城,致令強虜膽喪,逆賊心摧,功在國家,名垂不朽。”
護國軍主力第一軍按初定出師計劃,其左翼第一梯團所部兩支隊于民國四底年出發(fā),第二年的一月十六日已行抵滇川接壤的新陽地區(qū),該處及燕子坡、黃坡耳、捧印村等地,已有袁軍川軍防守。
十七日護國軍進至燕子坡,袁軍憑山列陣。護國軍一支隊仰攻,二支隊繞道許堰突擊袁軍后路,袁軍不支棄山逃遁,護國軍乘此勝追擊,勢如破竹,黃坡耳、鳳來場直至捧印村俱被占領。到十八日已完全占領橫江。
十九日第一支隊踞金沙江右岸,以大炮牽制敵軍,第二支隊經(jīng)羅東渡江,由山后發(fā)起突擊。支隊長楊蓁率敢死士沖鋒猛進,二十日晨,袁軍棄柏村溪退踞敘州。
護國軍進至柏樹溪后,袁軍敘府守軍望風嘩潰。
二十一日,護國軍兵不血刃,進駐敘府,敘府各界代表歡迎護國軍入城。敘府即成為護國軍進入四川后奪取的第一個重要縣城。
袁世凱聞耗大震,下令五祥禎為川南鎮(zhèn)守使,責令帶罪立功。
四川將軍陳宦調兵分四路反攻敘州:一路五祥禎率所部由自流井進攻敘北;一路為馮玉祥所部由瀘州方面進攻敘東;一路為朱登五統(tǒng)漢軍(巡防軍)由犍為進攻敘西;一路由瀘州方面分兵一股繞高珙迸擾敘南。
敘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緣,長江上游,金沙江、岷江下游,川滇兩省結合部。地形南北長、東西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部為大小涼山余脈,南部為云貴高原北坡,東北屬盆中方山丘陵區(qū),也屬戰(zhàn)略要地。
一月二十九日,護國軍一支隊二營長馬鑫培所部,與來自自流井大股袁軍戰(zhàn)于宗場附近之斗牛巖,支隊長鄧泰中亦于次日率援隊馳至,激戰(zhàn)兩晝夜,袁軍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