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增詳請不到,黎元洪只好請了另一個清廷舊吏劉心源暫代民政長。
劉心源18481915 年 ,譜名文申,考名崧毓,字亞甫,號冰若,另號幼丹,自號夔叟,晚號龍江先生,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
清道光戊申年八月初七日1848年9月4日寅時生于今洪湖市龍口鎮 當時屬嘉魚縣騰云洲 一家書香門第。
父親劉正鈞,字鳳山,系晚清秀才,以教書種田為生。
劉心源年少喪父,由長兄達源 附貢生 支持讀書。清同治癸酉年 公元1873 年 在廩生試中第六十七名舉人,光緒二年 1876 年 恩科會試中七十名貢生。保和殿復試一等二十六名。殿試二甲第三十七名,賜進士出身。朝考一等第十六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土。一年后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
此后歷任順天鄉試同考官,會試同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江西道掌廣東道御史,京畿道御史,河南副主考,四川夔州知府、成都知府,江西督糧道、按察使,廣西按察使等官職。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日領導了湖北保路運動,辛亥首義成功后被舉為湖北議會議長,國會會員。為官四十載,清正廉潔。
民政府下設內務、外交、財政、實業、交通、司法、教育七個司。各司司長開始多是從軍政府相關部平調過去,這些人都是從起義有功人員提拔起來的,管理行政既少能力,也缺乏經驗,便逐漸的被有能力,有經驗的人所取代。取代他們的,當然是前清的官員。
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再分配,在這重新分配中,有人有所得就必定有人有所失。
封建專制被民主共和取代了,人還是“舊人”,轉身還需要時間。也就是說,封建專制進入歷史了,但諸如打江山坐江山、論功勞排座次等封建的思想和傳統意識,還扎根在人的思想深處。
官場上,一般說來,人總是上容易,下是很難的,常說的一句是能上不能下。每個人又差不多都有個弱點,就是對自己總是估計過高,而自知之明是需要很高的素質的。就是說,出局之人很少有人認為是自己不行才下來的,都覺得是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如果丟了官是個人自己的事,會有誰站出來打抱這個不平呢?都是要把自己裝扮成是為了大家,總要給自己找到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自己不行,而是因為自己是屬于什么黨,或者干脆說是舊勢力對革命黨的清算和復辟,這是最有動員力的口號。
每個人在投身某項活動或者事業時,一般都是要有自己的個人目的,個人訴求,只是很多人是不承認的。總要打出為別人或為大家的旗號,總要為自己穿上漂亮的外衣,這實在沒什么奇怪。
總而言之,因為黎元洪搞軍民分治,他與會黨間的矛盾更加劇烈。更讓黎元洪想不到的是,會在他的一畝三分地,掀起一浪接一浪的倒黎大潮。
我們前邊講到過的群英會事件,其實也是這一類的事件,只是那一次,矛盾都集中到了孫武身上,孫武為黎元洪檔了子彈。
同盟會員祝制六,湖北荊門人,原文學社骨干,日知會員。武昌起義時任四十二標代表,在光復漢陽中做出過突出貢獻。
當他在警察學校監學職位上被解職后,心懷不滿。便和同盟會員江光國、滕亞鋼等,秘密聯系,組織改良政治團。
他們設立秘密機關,試圖推翻軍,推翻黎元洪,進行三次革命。(一次革命是武昌首義,二次革命是群英會事件)
祝制六等原計劃七月八日起事,后又推到十六日。因為這一天下大暴雨,沒能發動。
十七日內部人員李忠義到黎元洪處告密,黎元洪立即派出衛隊突然闖入閱馬場的同盟會事務所。搜出檄文、布告、文書、名冊、徽章、令旗、傳單、愿書等證據,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