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沒有消極坐等,立即發出三通電報,命各省迅即出師討賊。
第一電云“本日張巡閱使率兵入城,實行復辟。斷絕交通,派梁鼎芬等來府游說。元洪嚴詞拒絕,誓不承認,副總統等擁護共和,當必有善后之策。”
第二電云“天不悔禍,復辟實行。聞本日清帝上諭,有元洪奏請歸政等語,不勝駭異。吾國由專制為共和,實出五族人民之公意。元洪受國民付托之重,自當始終民國,不知其他。特此奉聞,借免誤會。”
第三電云“國家不幸,患難相尋。前因牢法爭持,致啟兵端。安徽督軍張勛,愿任調停之責,由國務院總理李經羲主張,招致入京,共商國是。甫至天津,首請解散國會。在京各員,屢次聲稱,保全國家統一起見,委曲相從,刻正組織內閣,期速完成,以圖補救。不料昨晚十二點鐘,突接報告,張勛主張復辟,先將電報局派兵占領。今晨梁鼎芬等入府面稱先朝舊物,應即歸還等語。當經痛加斥責,逐出府外。
“風聞彼等已發通電數道,何人名義,內容如何,概不得知。元洪負國民付托之重,本擬一俟內閣成立,秩序稍復,即行辭職,以謝國人。今既枝節橫生,張勛膽敢以一人之野心,破壞群力建設之邦基,及世界承認之國體,是果何事,敢卸仔肩。時局至此,諸公夙懷愛國,遠過元洪。佇望迅即出師,共圖討賊,以期復我共和,而救危亡。無任迫切,臨電涕泣,不知所云。”
以上三通電報,因當時北京電報局都被張勛派兵把守,特派金永炎持往上海拍發。
七月一日傍晚,總統府仍然飄揚著五色旗(當時民國的國旗),這是北京城內僅有的一面國旗。
張勛在和黎元洪打交道時,似乎只看到了黎元洪軟弱可欺的一面,沒領教過黎的頑強不屈,也就沒把黎當回事。
這樣一來,七月一日到二日上午,黎的對外活動并未完全受到限制。
他寫了一道起用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的命令,責成段舉兵討伐叛逆,派府秘書覃壽衡把命令送到天津去,同時在天津發出請馮國璋代行總統職權的通電。
黎電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務電“此次政變猝生,致搖國體。元洪不德,統御無方,負疚國民,飲痛何極。都中情形,日益險惡,元洪既不能執行職權,民國勢將中斷。我公同受國民重托,應請依照《約法》第四十二條,暨《大總統選舉法》第五條,暫在軍府代行大總統職務。目前交通梗絕,印綬赍送,深虞艱阻。現已任命段芝泉為國務總理,并令暫行攝護,設法轉呈。此后一切救國大計,請我公與芝泉協力進行,事機危迫,我公義無旁貸。臨電翹企,不盡區區。”
黎免國務總理李經羲職,以段祺瑞為國務總理電“此次政變猝生,元洪負疚民國,哀痛何已。于冬(二)日將任段芝泉(祺瑞字)總理國事,并電請馮副總統依法代行職權,在副總統未正式代理以前,一切機宜,統由段總理便宜處理。所有印信文件,業經送津,請段總理暫行攝護,并設法轉送副座,呈請接收。再頃者公府衛隊猝被撤換,催交三海。元洪亦即移居醫院。此后一切救國大計,務請諸君商承馮副總統、段總理合力進行。”
七月二日下午,張勛才派人通告黎,限于二十四小時之內遷出公府。
北京外交團知道這消息,當天英、日、美、法、俄各國公使就在荷蘭公使館舉行會議,決定對復辟問題暫時采取不過問的態度。
對中國總統的安全問題,公推荷蘭公使以非正式手續警告外交部,不得加以傷害,并須加意保護。懼于列強,張勛不敢公然派兵驅逐黎元洪出府,僅于三日調換了公府的衛隊,加強了對黎的監視。
當公府調換衛隊的時候,黎元洪與留在公府的少數幕僚商定,在衛隊交替的忙亂時期,冒險離開公府。
采取了轉移目標之法,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