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段祺瑞在北京正式組閣特任汪大燮為外交總長,段自兼陸軍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
十七日繼續發表閣員名單,特任湯化龍為內務總長,梁啟超為財政總長,林長民為司法總長,張國淦為農業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范源濂為教育總長。這個內閣中,研究系占了五席,是外交、內政、財政、司法、教育。梁啟超得到了以前求之不得的財政總長。對研究系而言,這是極盛時代。只是,到達高點后或許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林長民(1876—1925),字宗孟,漢族,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清末翰林林孝恂之子,才女林徽因的父親,烈士林覺民的堂兄。福建政法專門學校(福建師范大學前身之一)和福州二中的創辦人,第一任校長。
一九零二年赴日本留學,于日本私立第一學府早稻田大學學習研究政治、經濟。一九零九年回國,執教福州法政學堂。是年福建省諮議局成立,被聘為秘書長。
武昌起義后赴上海,以福建省代表參加獨立各省臨時會議。次年初臨時參議院成立,為秘書長,參與草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參與組織共和黨,擔任干事之一。
一九一三年被推為眾議院議員,四月任秘書長。五月參與將共和黨與民主黨、統一黨合并為進步黨,任政治部部長,擁戴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次年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
范源濂(1875—1927),字靜生,出生于1875年,湖南長沙府湘陰縣(今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早年就學于長沙時務學堂。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習,之后進入日本法政大學法政科。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回國,在北京任學部主事,并創辦法律學校和殖邊學堂。一九零五年后任清廷學部主事、參事,參與創辦清華學堂。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次長、中華書局總編輯部部長。
也是在七月十七日這一天,國務院下令嚴緝康有為、劉廷琛、萬繩栻、梁敦彥、胡嗣瑗。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張勛,只受到免職拿辦的處分。
據說張勛托庇于荷蘭公使館時,手里拿著一份《復辟實錄》。
有說這《復辟實錄》分二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徐州會議紀錄,是由幕僚根據回憶補寫的;第二部分為北洋軍閥贊成復辟的函電,共計八十二件。
在張看來,手里有了這些文件,便可以有恃無恐。
好像還真有人做賊心虛,王占元、張懷芝、張作霖等人紛紛致電北京政府,要求對張勛寬大處理。
段祺瑞除了在形式上曾向荷蘭公使要求引渡外,也無其他行動。
北洋派三領袖之一的王士珍自覺無顏見人,他的兩個老朋友都有功于民國再造,而他卻變成復辟的附從。他準備回正定原籍隱居,段祺瑞聽了后,馬上跑到他的寓邸安慰他,力勸他繼續擔任參謀總長。
王士珍之外,北京軍警長官江朝宗(步軍統領)、吳炳湘(警察總監)、陳光遠(第七師長)等附逆無罪,而且維持北京秩序有功,均不追究。江朝宗是段所不歡喜的人,調為迪威將軍,步軍統領則調第八師長李長泰繼任。
復辟犯馮德麟因張作霖的保釋電而獲得自由,馮已經身敗名裂對張不構成威脅,張正好賣個人情。
張鎮芳、雷震春雖沒躲過牢獄之災,但兩人在獄中獲得優待。可自備菜肴,且特準吸食鴉片。
馮國璋于八月一日抵北京。
黎元洪本避住法國醫院,因馮抵京后要來看他,便回到東廠胡同迎接。
馮抵京當天就去見黎,兩位總統相見,互相客套一番。馮殷勤地要迎黎回任總統,黎卻說了許多眾望所歸的話請馮繼任。
馮這次拜訪,只坐了半個鐘頭就走了。黎送馮走后,仍回到法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