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工兵營、炮隊由正面實施突擊,以第三十團由翼側抄襲。護法軍據守城外據點的部隊經不住敵軍的猛攻,紛紛逃進城內,并牽動了守城部隊。
護法軍只得放棄衡山,分向湘江以東和衡陽退卻。王汝勤旅遂輕取衡山。
在北京的段祺瑞心情為之一松。認為湖南指日可平。同時運送了大批慰勞品到前線犒賞士兵。
北軍張紀旅行動遲緩,十月十一日由湘潭進抵株洲,翌日沿湘江東岸向南攻進。十三日在淦田烏鴉山與劉建藩之警戒部隊遭遇。雙方激戰兩小時,劉部不支后退。
張旅乘勢追擊,于下午七時攻占朱亭。十四日,張旅向衡山靠攏,擬配合王汝勤旅向衡山以南進擊。但王汝勤由于作戰順利,便不等張旅跟進,即率所部向賀家山進攻。
賀家山位于衡山與衡陽之間,左接巍巍衡山,右倚滾滾湘江,北面是寬約數里的開闊地,山勢雖不高峻,但北陡南緩,易守難攻,是防衛衡陽的天然屏障。
護法軍控扼賀家山,封鎖山下開闊地,進行頑強阻擊,遏止了王旅的推進。
十月十五日,北軍張紀旅也投入戰斗。
此前,桂軍第三軍副司令賁克昭率領的先鋒團和粵軍第一軍副司令邱渭南率領的三個營,也先后趕到賀家山一帶,增援湘軍。
從十月十五日起,南北兩軍各投入兵力萬余人,在賀家山一帶連日激戰。北軍旅長王汝勤和張紀組織部隊對賀家山輪番進攻,但由于不講戰術,士兵盲目射擊,徒耗槍彈、炮彈,因此雖付出很大代價,但戰果不佳。
團長傅良藻(傅良佐之弟)戰歿,部隊死傷過半。加之秋雨連綿,山地泥濘,給不習慣江南氣候的北軍造成意外的困難。
北軍連日強攻,毫無進展,只好轉攻為守。湘南護法軍在桂、粵軍支援下,經數日激戰,挫敗了北軍的進攻,但苦于彈藥不繼,也未發起新的攻勢。
十月二十一日,程潛與陸裕光、賁克昭、邱渭南等桂、粵軍將領在衡陽舉行會議,商定下一步作戰計劃。
鑒于賀家山至衡山方向北軍云集,護法軍反擊困難,而寶慶已為北軍攻占,遂決定由趙恒惕指揮兩團湘軍并桂軍賁克昭部,在原地實行堅守防御。劉建藩部出守大浦,警戒江右,而將主力向寶慶方向轉移,擬出敵不意,收復寶慶,再圖長沙。
計劃確定后,林修梅即率所部湘軍與桂軍一部直趨寶慶,邱渭南之粵軍三營右出攸縣、新市,趨醴陵,威脅敵之后路。
再看寶慶方面。
湘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朱澤黃雖是湖南人,卻死心塌地效力于北軍。
傅良佐派兵進攻衡山時,開始對對寶慶方向暫取守勢。派湘軍朱澤黃旅進駐永豐,并控扼永豐與寶慶間的險要山地界嶺(永豐西南三十公里),擬待援軍趕到后,再行進攻。
湖南第二區守備司令周偉、第一師第三團團長宋鶴庚于十月二日在寶慶宣告自主。為了先發制人,立即率部東進,襲占界嶺(時朱旅只派一營防守),前鋒逼近界嶺東面的青樹坪,另以原永州守備司令謝國光率兵三營,經洪羅廟進逼馬屋嶺,襲擊永豐之敵翼側。
朱澤黃見要地界嶺失守,關系重大,立即轉守為攻。十月五日,朱旅傾巢出動,反攻青樹坪。
戰至次日上午,護法軍不支,退守界嶺。朱旅乘勝追擊,猛攻界嶺。護法軍立足未穩,棄守而退,界嶺復陷敵手。
朱澤黃奪回界嶺后,以主力駐守該地,另以參謀長周詩率兵二營迎擊進逼永豐翼側之護法軍。十月十日,周詩部于馬屋嶺擊敗謝國光之護法軍,進據洪羅廟。
朱澤黃見翼側威脅已經解除,遂于十八日組織部隊由界嶺向寶慶進攻。朱將所部分為兩路,以第七團團長毛樹峻為左翼指揮官,第八團團長周崇岳為右翼指揮官,兩路相互策應,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