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理,只以時事艱難,東南大局,賴其主持,諭令在署醫(yī)治,力疾視事,方冀調(diào)攝就痊,長資倚畀。乃本日據(jù)齊耀琳、齊燮元電呈‘該巡閱使兩月以來,臥病奄纏,每以時局糾紛,統(tǒng)一未成,平時述及,聲淚俱下,近更疚憂愧恨,神經(jīng)時復錯亂。
“本月十一日,忽于臥室,用手槍自擊,傷及右脅乳下,不及療治,登時出缺。手寫遺書,縷述愛國愛民素愿莫酬,不得已以身謝國,惓惓于蘇省之治安,國家之統(tǒng)一,籌慮周密,語不及私。’披覽之余,曷勝震悼!該故巡閱使年力未衰,猷為正遠,乃以焦憂大局,報國捐軀,枉失長城,實為國家痛惜。著派齊耀琳即日前往致祭,給予治喪營葬費一萬元,所有該故使身后事宜,著齊燮元、齊耀琳督飭所屬,妥為辦理。靈柩回籍時,沿途地方官,一體照料。生平政績,宣付國史立傳,并候特制碑文,刊立墓道,以彰殊績。仍交陸軍部照上將例從優(yōu)撫恤,用示篤念勛勞之至意。此令。”
李純第一封遺書致齊省長耀琳、齊幫辦燮元“純?yōu)椴∧龋嗖豢把裕瑑稍乱詠恚荒芾硎拢O誤良多,負疚曷極。求愈無期,請假不準,臥視誤大局,誤蘇省,恨己恨天,徒喚奈何。一生英名,為此病魔失盡,時有疑李督患梅毒,不能治愈,痛苦萬狀,而出于自殺者,即從遺書中屢言病魔,推想出來,其實于情理不合。尤為恨事。以天良論,情非得已,終實愧對人民,不得已以身謝國家,謝蘇人,雖后世指為誤國亡身罪人,問天良,求心安。至一生為軍人,道德如何,其是非以待后人公評。事出甘心,故留此書,以免誤會,而作紀念耳。李純遺書。九年十月十日。”
李純留有遺電致全國各界“和平統(tǒng)一,寸效未見。殺純一身,愛國愛民,素愿皆空。求同胞勿事權利,救我將亡國家,純在九泉,亦含笑感激也。李純留別。十月十一日。”
李純還有遺言談及其身后的希望“純今死矣,求死而死,死何足怨?但有四樁大事,應得預先聲敘明白(一)代江浙兩省人民,叩求盧督軍子嘉大哥,維持蘇浙兩省治安,泉下感恩。(二)代蘇省人民,叩求齊省長,望以地方公安為重,候新任王省長到時,再行卸職。(三)蘇皖贛三省巡閱使一職,并未受命,叩請中央另簡賢能,以免遺誤。(四)江蘇督軍職務,以齊幫辦燮元代理,懇候中央特簡實授,以維全省軍務,而保地方治安。叩請齊省長、齊幫辦及全體軍政兩界周知。李純叩。十月十一日。”
在皖系橫行之時,被百般欺辱,不可能不整日憂心重重,卻未因“憂”而自殺。為何卻在皖系慘敗,直系鼎盛,正當揚眉吐氣之時而尋短見呢?
關于李純之死,頗多疑點。后傳說是李妾與馬弁私通,被李發(fā)現(xiàn)后,馬弁將李純擊斃;也有傳說其部下師長齊燮元心狠手辣,詭譎多變,時有謀取李位而自代之心,因而將其謀殺。
但是,流傳更多更廣的,是另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