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4月7日夜,胡適寫成《顏李學派的程廷祚》。
顏李學派是十七世紀在中國北方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學派,創始人為清初北方著名學者顏元與李塨。顏李學派標幟“實學”,主張“實文、實行、實體、實用”,與清初官方提倡的宋明理學相對立,在社會上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它是十七世紀中國思想界中對傳統思想文化有所突破的一個新的學術流派。
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顏元(公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直隸博縣北楊村(今屬河北省)人。顏元八歲發蒙,從學于吳持明。吳能“騎、射、劍、戟,精戰守機宜,通醫術,又長術數”。故顏元自幼所受教育即與眾不同。年十九,又師從賈珍。賈主張以“實”為生活準則,提倡“講實話,行實事”,其學對顏元后來“實學”思想之形成頗有影響。同年,中秀才,但不久“遂棄舉業”。年二十,“究天象、地理及兵略”。年二十一,“閱《通鑒》,忘寢食”。年二十二,學醫。年二十三,“學兵法,究戰守機宜,嘗徹夜不寐”,且習技擊。如此廣泛之學習,是其創新“思想之所發動”,又為其更深刻之創新打下基礎。
顏元是顏李學派的創始人,他道藝兼習,文武并重,其思想別具特色,自成一家,然而,其思想之形成是經歷了一個復雜過程的。顏元曾經深受理學影響,二十四歲時“得陸王語錄,喜而篤學之”。二十六歲時見“周程張朱之書,又轉宗程朱,屹然以道自任”。到了三十四歲,對理學產生了懷疑,思想發生轉變。顏元思想轉變后,離開“程朱”,不是回到“陸王”,而是沿著事功派的方向走向徹底反理學的道路。
顏元思想淵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胡瑗的“實學”;二是陳亮的事功學;三是荊公新學中的事功思想;四是張載的政治思想。概言之,顏元融合了胡瑗“實學”、陳亮事功學、荊公新學以及張載的政治理想,體現了理學思想,闡述了自己的理論觀點,并進而逐步形成其“實文、實行、實體、實用”的實學思想體系。
顏元一生很少著述及外出講學,所以其學說開始沒有得到大范圍的傳播。不過,其弟子門人對于其思想的宣傳,作用很大,極大成者是李塨。
李塨是顏元的大弟子,21歲起便師事顏元,承習齋之教,一生注重習行經濟,可謂是顏元學術思想的直接繼承者和傳播者,所以稱“顏李學派”。
他三十七歲以后曾幾次別師南游,廣結海內名流,“遍質當代夙學”,如梅文鼎、萬斯同、毛奇齡、王復禮、閻若璩、胡渭、方苞、戴名世、孔尚任等皆相納交。前輩如顧炎武、黃宗羲諸大儒雖未拜識,然其著作也多曾閱覽。所結交者除方苞等少數人宗信理學外,多數人是反理學學者或漢學家,因此李塨在學術思想上能夠比較廣泛地吸收當時批判宋明理學的成果,其學問之廣博在一定程度上已超過其師顏元。
程廷祚(1691~1767),清哲學家。初名默,字啟生,后更今名,號綿莊。世籍新安,素稱望族,后家道零落,始遷江寧,寄籍上元縣。少時聰穎過人,讀書過目成誦。青年時結識顏李學者惲皋聞,始聞顏李學,即致書李塨,表示愿學之意。后成為顏李學傳人。一生不為官,專心治學,晚年自號青溪居士。
學術上,自康熙五十年起,文字獄迭興。迫于當時政治形勢,程廷祚不敢公開宣傳顏李學,對宋儒理學的批判也著重在“解經是非離合”上做文章。
他說:“夫能察天理人欲之分,嚴義私公私之界,專務于存誠主敬,致知力行,孜孜然從圣人為必可學而至者,此誠宋儒之不可及者也。若夫解經之是非離合,則宋儒之末節也,舉本末而混同之不可,執其本以蓋其末,亦也不可也。”
他用“圣人之經”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