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張開雙臂,熱烈歡迎胡適再返校園。
1946年7月31日,北大各院系教授、助教舉行歡迎茶話會。這也是北大校內管理層與教學層人士與胡適的首度集體碰面。
會議由傅斯年主持,胡適旁邊坐著傅斯年、陳雪屏、鄭天挺。
陳雪屏,生于民國前十年,江蘇宜興人。1920年進入北京大學的預科班,1922年至1926年在哲學系修讀,主修心理學,師承陳大齊先生。1926年至1929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研究所進修。1930年返國,在東北大學擔任教育心理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陳雪屏返回北平,于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任職。1932年回到北大理學院的心理系任教。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曾短暫代理國民政府教育部長。
陳雪屏后跟隨蔣介石集團去臺灣,1949年出任臺灣省教育廳長,而后擔任考選部長、行政院秘書長、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國建會副主委、主委、國策顧問,總統府資政。
他這個時候正擔任北大訓導長。
鄭天挺(1899年8月9日 [1] 1981年12月20日),原名慶甡,字毅生,入大學后改名天挺,筆名攫日, 福建長樂首占鄉人,生于北京。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教育家。
民國九年(1920年)于北京大學國文系畢業后,參與廈門大學籌建與教學,兼任圖書部主任。民國十一年(1922年)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民國十三年(1924年)畢業后,任教于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谷諔馉幈l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總務長,北京大學教授、文科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1981年任中國史學會主.席團執行主.席。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組負責人,中國檔案學會顧問等。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
此時,正擔任北京大學秘書長。
下午四時半傅斯年宣布開會,首以幽默的口吻說北大有三寶,即蔡元培、胡適,及本校全體教授。隨即致簡短的歡迎詞。
緊接著胡適起立致詞,他首先“修正北大三寶論”。說北大確有三寶,即蔡元培、蔣夢麟及傅斯年。特別談及了傅斯年對北大的功績,不時親熱地用手拍傅肩,因為用語幽默風趣,引起大家的哄笑。
其實,胡適此時的所作所說,并不簡單,顯示的是大智慧。
心直口快的傅斯年在這兒的“北大三寶”之說,在推重胡適的時候,卻將前任校長蔣夢麟(1886-1964)排除在“北大三寶”之外,并不是粗心大意,而是有意的。這于情于理,確也說不過去。事實上,曾任民國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的蔣夢麟,自1930年12月出任北大校長之后,直至1945年8月辭去北大校長一職,在任時間近15年之久,為北大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這是位有作為,勇于擔當的校長。在蔣的任期內,歷經九一八事變、“華北自治運動”、七七事變、西南聯大籌建等諸多艱險歷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他還是傾盡全力,冒著種種政治風險,履行了特定的歷史使命。
但由于西南聯大時期,蔣夢麟曾力主聯大從昆明遷至云南蒙自時,多位教授表示并不認同。他也明確表示不支持學生鬧所謂的“救國運動”,為此也飽受學生群體的指責甚至攻擊。加之三校合辦的西南聯大中,始終以梅貽琦校長主政。蔣夢麟行事低調,且常住重慶,沒能為北大在聯大內部爭取更大的話語權,對此,北大教工學生群里也頗有怨言。所有的怨言和質疑,最終形成了在北大恢復建制時“倒蔣(蔣夢麟)舉胡(胡適)”風潮。就連蔣夢麟的老友傅斯年、周炳琳等也成為“倒蔣”的一分子,他們一致希望請當時尚在美國的胡適來擔任北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