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被一點一點蒸發。
天邊漸漸露出魚肚白。
“呵!哈!”
操練之聲每日天不亮就從承康府傳出。
康淵擦掉額頭的汗珠,開始再一遍刺、劈、掛、點、扎的基礎槍法練習。
童淵的到來,讓康淵每天睡到自然醒都變成了奢望。
習武之人需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持之以恒才有希望練出不錯的武藝。
“槍有虛實,有奇正;虛虛實奇奇正正;老夫這百鳥朝鳳不占其中,卻又盡占其中。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童淵立于一旁,時不時出言點撥,讓康淵受益良多。
“槍乃兵中之王,亦為九長之首。故宜遠攻,不宜近戰,正是槍似游龍,不出則以,一出務要置敵于死地。”
上午的時間很快過去,這半個月里,康淵每天都是天不亮就開始練習基礎槍法,一練就是一上午,直到紅日高懸。
至于真正的百鳥朝鳳槍,童淵卻是一字也未傳授過。
康淵已經十六,過了最佳的練武時期,用童老的話來說,只有將基礎打好,才能開始接觸威力巨大的槍法,不然辱沒了威名不說,容易傷身。
艷陽高照的天氣,街上百姓很多,在魏征的治理下上郡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不過依然有很多事需要康淵親自處理。
從承康府到太守府只有半柱香的路程,康淵也沒有坐馬車,在童淵的陪同下,晃晃悠悠就到了。
童淵現在儼然成了康淵的貼身保鏢,走到哪里跟到哪里,有這樣的一代宗師跟著,自然不需要徐寧再保護了,于是徐寧成功的進入上郡軍隊,擔任了一名別部司馬。
“見過大人!”
太守府前輪值的侍衛見康淵到來,躬身行禮。
院子里,魏征出門將康淵迎了進去,遞上一堆民生類需要審閱的文書,無非是東邊開墾一些荒地,西邊征用民田之類的。
這時康淵就發現了召喚來魏征優勝于本土謀士的地方了,比如魏征直接開始啟用完整的屯田制。
“主公且看,我們可在上郡北方縣城設立土地,給予不用打仗的軍士,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產行軍所需糧食。如此一來,主公麾下士卒便有事可做。”
魏征指著遞給康淵的文書解釋道。
“那具體的實施舉措,可有考慮過。”康淵知道這屯田制是在曹操手上發揚光大的,但具體的細節他卻不了解,所以此時需要詳細問一問。
“這個自然有所考慮,士卒們以六十人為一營,且佃且守,士卒需繳納分成地租。一種類型是現役軍人屯田,隨宜開墾,且耕且守。
另一種類型是士家屯田,用于屯田生產的士家包括從征將士的家屬和尚未抽調的后備役兵士。”
康淵被魏征說的云里霧里,但大概聽明白了,就是戰時為兵,歇時為民。
魏征說著又拿出另一份文書,上邊布滿密密麻麻的文字。
“近日我派人統計過,府庫中不少多年未使用過的農具,我們可土地,讓百姓耕作。收獲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農具者,官六私四;不用官農具者,官私對分。
這樣的稅收辦法達到了積糧供軍的效果,百姓雖然吃一點虧,但能有一個安定的生產環境,他們已經很滿足了。”
卓越的才能再加上天生的政治嗅覺,魏征工作起來一絲不茍,已然將屯田制的具體措施和后續制度想的一清二楚。
康淵有先知能力,知道屯田能使有限的生產資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漢魏之際,廣大人民饑寒交迫,所謂“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無人開墾,而屯田制則可以把這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