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風波莊”------這是店家的幾字真言。
熱鬧的梨花巷旁邊一條僻靜小巷盡頭,巷內三五步,街角旮旯之處,現有的二層危危小竹樓,大紅燈籠高高掛,身著古裝的店小二見有客到,殷勤招呼。
“有意思,這飯店。”跟著秦凡身后的雪梅,第一眼就覺得稀奇。
秦凡記不清風波莊什么時候開的,只是帶她們尋尋,沒想到他們現在就開了起來。
店內小二皆為土黃衣服背后印著“武”字短打扮,堂間懸一把古劍,旁有楹聯,上刻“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粗間是矮矮四方桌,每方均有一條窄窄的條板凳,一張桌子自成一派,如“華山派”,“全真教”等等。
包廂均用毛竹隔開,頂上也是竹子裝飾,店里的稱呼也是別具一格,如店長稱二莊主、主管稱舵主、服務員稱小二、收銀員稱掌柜......
而來的客人也是按照武俠書上的稱呼,年輕男客稱為“大俠”,年輕女客喊為“女俠”,兒童叫“少俠”,老人被尊稱為“老前輩”,或是“老英雄”。
還有筷子兵器、雙節棍;牙簽梅花鏢;煙缸彈指神功;小勺小李飛刀;巾紙抹嘴布、抹布,酒精爐圣火令;牙簽暗器(梅花針)、暴雨梨花針......
買單結帳,發票銀票,民幣銀子、碎銀、兌換比例1兩1元。
沒有菜譜,點菜上菜全由店家安排,而菜稱為功力。每桌來客必上的第一道功力為“大力丸”,是個外包糯米,里面是咸蛋黃和肉糜的丸子,一顆吃下,仿佛就有了練武的體力和真氣。
“大俠您可要趁熱修煉,涼了就沒功力了”小二殷勤地說道。
第二道功力---化骨綿掌,其實就是紅棗銀耳蒸南瓜。第三道功力---雙龍戲珠,其實就是魚片和花生米。第四道功力---黑白雙煞......
面條叫“一陽指”、面魚就叫“鐵掌水上飄”,而至于最常見的米飯則叫做“黯然銷魂飯”。
雪梅和秦穎、菲菲吃吃笑著飯莊的別具一格,邊品嘗邊議論菜肴的味道。
正當聊得酣暢淋漓,覺得要補充葷菜之際,加菜的要求居然被店小二回絕,說按她們的體格,給的功力已夠,不得浪費,若想加菜,可以,必須把現有的功力吃光。
雪梅和秦穎、菲菲面面相覷,除了秦穎之外,雪梅和菲菲哪像是一介羸弱之流啊?秦凡更不用說了,最后經掌柜通融,才給加了只茶樹菇鴨。
“真有意思。”雪梅再一次說道。
“就是裝修太簡陋了。”菲菲撇撇嘴說道。
秦凡記得好像是幾個學生一起搞的,中途還鬧過分家,差點就把店給鬧關了,只不過后來因為形式的特色不僅上了省臺,還被中央電視臺注意到,特地做了專題報道。
飯店因為特色而被中央臺一套二套都做了專題報道,這似乎在國內的餐飲界是頭一遭吧。
不過此時的風波莊還只是剛剛起步的小飯莊。
離店時身后店家小二抱拳齊聲送客:“英雄女俠走好,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恕不遠送。”
雪梅和秦穎、菲菲被嚇了一跳,接著哈哈笑道:“太有趣了!”
出到梨花巷,巷街上有一對中年夫妻圍著烤爐,烤出的小麻餅,香氣撲鼻,秦凡由著習慣,買了二十多只麻餅,前世里每次來到梨花巷都會買他們夫妻倆烤得小麻餅。
“沒吃飽?”雪梅笑問道。
“嘗嘗,好吃的很。”秦凡笑道,這一片的小吃不少,不過行人買的最多的也就這里的麻餅和糖炒栗子。
“跟孩子一樣。”雪梅并沒有接過遞來的麻餅。
“文文,你看看那前邊幾個人中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