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成功都是抵抗誘惑的結果”-----這是一條商業鐵律!
“你是不是都以同盛公司簽訂的合同?”秦凡問道。
“對,按你說的都是以同盛公司簽的合同,畢竟作為外資,在政策和稅收上都有極大優惠。”蘇劍笑著說道。
秦凡點了點頭,這樣的話他們就屬于外資企業,而不是什么民營企業,雖然現在不會發生像八十年代末的宏觀調控,那時政治氣氛空前緊張,私營經濟一但遭遇“寒流”,那些膽小的經營主們就會紛紛把工廠上繳給了“集體”。
也有的如后來“吉利”老總李書福,把車間、庫存、土地連同工廠的存折都交了出去,帶了上千萬元的現金跑到深圳大學去“進修”了。
“凡子,下面我們該如何進行下去。”蘇劍也知道要全部落實手頭上七千多家的加油站籌建,按一家五十萬來算,也要三十五、六億。
前期收購的加油站也已投入了七個多億進去,自己和魯沖他們的資金全部投了進去,現在是一分錢也掏不出來了。
“讓我仔細想一想。”秦凡揉著眉頭,來回踱步細細考慮,反復權衡這其中的風險和回報。
他和蘇劍不知道的是:這樣的一萬多個加油站突擊批準的批文上報到了上面之后,石油主管部門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樣跳了起來,他們一方面跑到上級領導面前,控訴說地方上做這種事,簡直就是不顧大局!不管國家利益!不服從領導!是搞山頭主義!是要弄另一套!
除此之外,石油部門還在他們自己相關的行業報紙上面,對這種地方上的做法一通亂批!
“凡子,這批文不能浪費啊!”蘇劍有些焦急地問道。
“不會浪費的,我是再想資金方面的問題。”秦凡立住腳步,看了看他說道。
“是啊,這缺的不是一億、二億的,缺口是個大問題。”蘇劍嘆道。
“先讓施工單位建著再說,然后按進度付款,三、四個月驗收合格再付余款。”秦凡奇怪地看著他說,這流程他應該是很熟悉的啊。
有七千多的批文,并不意味著要馬上拿出三十多億的錢來,這么多的錢就是讓石化公司一下子拿出也是肝疼,除非到明年石油和石化上市。
2000年4月,中石油在香港H股上市。10月18日,中石化在香港、紐約和倫敦三地證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7月繼而在國內A股市場成功發行28億A股,成為中國股市上最大的藍籌股。
據透露,在股票發行前,中石化高層曾三次拜會香港的華人首富、和黃集團主席李家誠,后者“受誠意感動”當即決定購買1億美元的中石化H股股票。
中石化股票的發行價在當時引起過一場爭議,該公司發行167億股H股的時候,價格為港元,而發行A股的時候則定價為元,A股是H股的倍,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引起股民很大的爭議。
在上市過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海外戰略投資者都是以定向募集的方式進行的,除了香港的李嘉誠家族、美國“股神”巴菲特以及高盛投資之外,還有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巨頭,其中,埃克森美孚、殼牌以及英國石油公司(BP)集團一起成為中石化的戰略投資者。
三家購買中石化全球發售股票的一半,BP還以戰略伙伴身份斥資億美元購買約35億股中石油股票,占當時流通股的近20%。
據財經觀察家葉檀的計算,到2007年3月,中石化H股的價格為港元,相當于為海外投資人創造了100億美元的財富。在某種意義上,這些海外投資人成為分享中國改革成果的最大獲利者之一。
在資本上形成血緣關系后,那些跨國石油公司相繼取得了進入中國成品油市場的資格。
BP集團獲準分別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