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起來。
“活該你們一個窮著,怎么不窮死你們,照這么用,再多的戰馬也不夠你們用的。”
韓元一臉的無語,就算大唐戰馬場多,可這戰馬也不是這樣糟蹋的啊。
不過想到這里,韓元無奈的搖了搖頭。
別說是唐朝了,就算是當年漢武帝時期戰馬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文景之治積攢下的財富為了消滅匈奴一下子揮霍一空。
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用在了戰馬身上,可即便是如此,戰馬卻依舊是極為缺少。
漢武帝時期,以衛青和霍去病率領的漢朝軍隊痛擊匈奴,戰果豐碩,但為什么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徹底消滅匈奴呢?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給出了原因“不復擊匈奴者,以漢馬少”。原因就是,馬不夠了,不能靠兩條腿去追殺騎著馬的匈奴人,就這么簡單。
史書上給出了一個數據,當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兩支大軍出塞的時候,曾在邊塞閱兵,當時官府和私人馬匹共十四萬匹,而當他們勝利回師的時候,剩下的戰馬已經不滿三萬匹了。
是什么原因導致馬匹有如此大的損耗呢?很可能是因為沒有馬蹄鐵的緣故。
在牛津《技術史》中關于馬蹄鐵部分是這樣的“馬蹄鐵給馬釘上蹄鐵大大地增強了馬的效率。它們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馬蹄鐵可能是羅馬人的創新,在公元前1世紀的遺址里就很常見了。
在我們漢朝的時候,羅馬人就用馬蹄鐵了,那么中國是什么時候才用上這個神器的呢?
大多數學者認為馬蹄鐵在中國的出現時期為隋唐到元代之間,古代文獻中對馬蹄鐵的明確記載始于五代時期,當時,后晉外交官高居誨奉命出使西域地區的于闐國,從回鶻人那里見識了釘馬掌的技術。
別看大唐現在嘴上嚷嚷著從來不缺戰馬,是真不缺嗎?
是真的缺,貞觀年間一匹中等的戰馬價格高到了離譜,更不要說那一種上等的寶馬了,價格更是高到了離譜,雖然時占領草原之后好了一些,可是戰馬價格依舊高的離譜。
“哎,你們真是一群敗家子啊,三子,去叫咱們家的鐵匠來,小爺有東西要讓他打造。”
韓元看了一眼迷茫的眾人,無奈的轉過頭對著三子吩咐道。
這錢多了是好事,可是再多錢的也不能隨便揮霍啊,這能省一點是一點。
不一會鐵匠就跟著三子過來了,按照韓元給出的圖形,鐵匠就開始打造了起來,不得不說這些鐵匠手藝了得,僅僅是第一次打造,就打造的有模有樣的。
馬蹄鐵準備好了之后,這馬該往那里找呢?
韓元把目光投在了正在大棚下吃著下人剛準備的飼料的小白,要不拿它試試?
不過韓元很快就否定了這個想法,這馬太珍貴了,萬一沒弄好豈不是廢了?
隨后韓元把目光投向了站在一邊看得津津有味的程咬金,在長安的人有誰不知道這位程大將軍,一天不騎馬就難受。
肯定騎馬來的。
“程叔啊,要不先給您的馬裝上?”韓元笑嘻嘻的看著程咬金。
只要不是自家的馬,就算是釘廢了也不是自己心疼。
“沒問題,馬就在外面,牽進來就行了。”程咬金看著那打鐵的正入迷呢,頭都不抬直接答應了下來。
不一會,三子就牽著一匹棕色的馬走了進來。
韓元把手下的人招呼了過來,讓把馬蹄抬了起來,固定好了之后,這才開始拿著馬蹄鐵比劃了起來。
這一幕,直接讓周圍的人眼睛都直了,還是李二最先忍不住,開口問道“元兒,你這是要干嘛?”
韓元頭都不抬,直接回答道“還能干嗎,這不是明擺的么,把這玩意釘到馬蹄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