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內,坐在蒲團上,看著清風道長拿給他的二本書籍。
一本是觀羽真人,也就是楊逸的便宜師傅的游歷見聞。
書籍記載著,從他出觀起,行走天下,把唐朝分化南北的渭水,不知跨過多少回,期間更是不知經歷生死多少回。
但凡有神仙傳聞之地,他必然前往,荒山野嶺無人處,寒冷冰窟,名山大川,江河湖底,繁華城鎮中,俱都探過,整個唐朝疆域都踏遍了,卻不曾碰到一個仙人,倒是見過不少奇特地形,奇聞異事。
多年尋仙仿道,未能如愿,他萬念俱灰,心灰意冷,往無量觀而回,途中路過荒山野嶺,夜宿一山洞時,在洞中得到了楊逸手中的另一本書。
這本就是他心心念念的道緣,名為《廣元氣感引氣決》上部,他一時悲喜交加,在洞中修煉了起來。
然而幾年時間,一無所獲,不由懷疑這《廣元氣感引氣決》,是不是前人留下來愚弄后人的臆想。然心中有疑,此時卻沒有更好的選擇。
便不管不顧的繼續修煉下去,又幾年過去,仍然一無所獲,心灰意冷之下,回到無量觀。
經歷這么多的大悲大喜,回觀沒多久,撒手而去,留下這本法決。
……
楊逸看著這觀羽真人的經歷,不由感嘆到,他求道之心之堅,與那范鐵匠有的一比,只可惜無緣此道。
讀著觀羽真人的尋道經歷,想到自己腦中書籍,心中慶幸無比。自己得多大的福緣,才能這般輕易得到它。
……
楊逸放下觀羽真人的游歷筆記,拿起了《廣元氣感引氣決》翻開,看了起來。
其中就記載著,楊逸心心念念的此世修道境界。
……
煉氣,罡煞,龍虎,金丹,內胎。
便是此世的五大修道境界。
書中說道,此世修道之法大多由上古煉氣士之法,衍生出來的。
楊逸看到此處,心中不由震動,看到與自己修煉的煉氣士之道有關,急忙翻開下一頁,繼續看起來。
古時煉氣之士,善于吐納,修煉真氣,能采霞取氣,吞云吐霧,修煉的是一口真氣。
只因天地氣息渾濁,靈氣稀薄,后來修煉之人,才借鑒煉氣之道,衍生出了修道之法。
這修道之法,是有境界與境界之間瓶頸之說的,卻是不如煉氣士之法的。
煉氣士只需循序漸進的修煉,一點一滴的匯聚法力,卻是沒有瓶頸之說。
而修道之人,境界與境界之間的瓶頸,卻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有修道之人困頓一境,窮畢生之力無法邁過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
……
就好比這煉氣之境,就分為氣感,真氣,真氣外放三境。
楊逸對比著,那日范鐵匠所說的,武學大宗師之境的勁力外放,便相當于這修道煉氣之境的真氣外放之境。
只可惜武學到大宗師之境,已是登峰造極,無前路可尋,而修道煉氣之境卻只是開始,二者卻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的,不可同日而語。
……
看到這里,他不由的想起觀羽真人,就是卡在這氣感一境,感應不到靈氣,而無法修煉法力。
楊逸感嘆觀羽真人,尋道一生,無緣此道,可憐他一顆求道之心,真叫人唏噓不已。
繼續看著書中罡煞的修道之境。
這罡煞境界,是凝煉地煞,結成天罡。
然這地煞也是有品階之分的,地煞之氣質地越純凈,品階便越高,結成的天罡便越厲害。
待天罡結成,便開始龍虎之境的修煉。
楊逸看到這,后面的境界,書中就沒有記載了。真是看得他心癢難耐,連連嘆息。
只可惜這《廣元氣感引氣決》只有上部,而無下部,不能一窺后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