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連積水,邊色滿秋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天色漸晚,夕陽遠逝,殘留的余輝光影不斷變化,天邊那一抹彩云在夕陽的精心裝扮下,悠悠的絢爛成美麗的晚霞。
落日的余輝透過朵朵云層,像萬道金光,如霞光萬丈一般,灑落在無量觀之上,染的白墻青瓦金碧輝煌,拉的觀中人影斜長。
李緣兒坐在門檻之上,雙手撐著下巴,一雙美眸盯著院中宛如泥塑的楊逸身影入神。
夜隱星稀,轉眼已到深夜。
夜色濃稠,如水墨畫潑墨,窗外弦月如鉤,鳥蟲脆鳴,幾許繁星陪伴著閃爍的冷月,銀白的月光灑落在觀中的楊逸臉上,略顯幾分凄涼。
山下!
一陣山風襲來,吹拂著濃稠夜色下的大槐樹枝葉,只聽大槐樹枝繁葉茂的枝葉隨風搖曳,沙沙作響,幾許金黃枝葉隨風起舞,緩緩而落。
風漸停,一切歸于平靜,只剩溪水潺潺與鳥蟲脆鳴。
清晨。
山間濃霧漸起,林中掛上露珠,濃稠云霧籠罩山間,白茫茫一片。
半山腰的無量觀內,一縷霧氣飄過楊逸眼眸,睫毛頓時掛上露珠,身前的石桌案亦是打濕了一片,桌案邊掛著晶瑩露珠,時不時滴落地上。
正午。
日頭高照,暖陽軀散寒意,濃濃白霧漸消,陽光散落大地,映照姹紫嫣紅。
無量觀內升起炊煙裊裊,緩緩升上空中,一陣清風吹來,青煙隨風變換,一會兒便消逝在山間。
院內的楊逸從頓悟中醒了過來,緩緩睜開眼睛,經過這一場頓悟,他心中感慨萬千,往日一直困惑的問題,如今總算是有所領悟了。
聽聞清風道長所說的“無為”后,他終于明悟這靜功第三層“不知有我”,該如何修行了。
往日里他修行靜功,一直以為要想修成這靜功第三層“不知有我”。
便要做到忘記心中的一切雜念憂愁,心中無念,不知有我,才能修成這真正的大靜。
然而卻不知這些雜念煩惱就在心間,乃是你往日經歷的事物所產生的雜念,就像楊逸一樣。
他若沒有得知煉氣士末路,就不會想研究這新的修行法,不研究新的修行法,便不會遇到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便是雜念。
雜念已然產生,就在他心間,這乃是自然之道。
他若強行想忘記它們,不就跟逆水行舟一樣嘛,悖逆自然之道,便必定辛苦萬分,還不得其法,自然達不到這真正的大靜。
所以要想修成這真正的大靜,便要像“無為”一樣,順其自然,要做的不是忘記這些念頭,而是要放下心中的這些念頭,做到放下雜念,自然心中無念,從而忘我,修成真正的大靜。
而放下這些雜念,便是“無為”變化,也是“無不為”的有為!
而要想尋出“先天元神”,便要從思想上做到放下這些念頭,放下一切后天事物所產生的雜念。
這所謂的思想,雜念,便是這“后天思慮神”所產生的。
待能做到放下后天事物對自己的影響,做到了大靜,“后天思慮神”隱,“先天元神”自然顯現。
而要想做到放下,便需要你去世間經歷這一切,感悟這一切,這一切的感悟,便是心性與德性的修行。
只有經歷足夠,你才能做到放下,做到放下世間萬物,修成大靜。
楊逸心中總算明悟了靜功“不知有我”的修煉。
此時的他,明悟“不知有我”的修行,修成這大靜便不成問題了。
因他這十幾年的游歷,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讓他心性的修行與德行的積累已然足夠。
他此時距離這大靜只差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