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清晨,天光放曉。
晨日徐徐從東方魚肚白開始冒出,光線照耀輔射著大地。
淮水南岸四周,一眼望卻,已成一片焦土廢墟,滿目瘡痍。
濃濃的黑煙依然還未完全褪去,漸漸飄上空中。
無數被燒焦的尸首,此刻也發出了惡臭味。
層層尸首,仿佛堆積如山,血染疆場。
一場大戰持續一夜,終是告一段落。
此役,揚州軍集結于此的六千余眾除了投降的千余士卒以外,幾乎全部喪生。
唯有揚州刺史陳溫突破重圍,攜數十余卒倉皇向南奔逃首府壽春而去。
針對于此,袁耀也并未舉眾而窮追不舍。
這一戰,揚州軍有生力量基本上已是被全權殲滅。
己軍進取江淮之地已然是暢通無阻。
揚州刺史陳溫縱然生還,已是不足為慮。
首府壽春成了袁軍的囊中之物。
故此,這一刻,袁耀反而是并不召集進兵,反而是嚴令全軍開始清掃戰場,進行善后工作的處理。
“各部聽令,限時兩個時辰內務必將此地戰場清理干凈,將尸首掩埋,絕不可橫尸荒野。”
“并且切記,嚴令將死尸丟棄河流中,違令者斬立決!”
瞬息之間,袁耀召集各部將校,嚴肅下令道。
號令傳下。
諸將校紛紛面露疑惑之色。
清理戰場?
這是為何?
在他們印象里,戰斗結束不應該是馬不停蹄的趁勝進兵嗎?
現在為何要停留下來,做這等毫無意義之事。
但只是軍令已下,雖不解,卻也不敢不從。
諸將校只得號令本部軍士開始各自清理打掃戰場。
袁耀撫劍屹立于戰陣之間,靜靜觀望著諸士熱火朝天的干著,面上露出笑容,遂又充斥著一股憂慮。
雖然全軍將士都很疑惑為何他要重視“打掃戰場”這一舉動,為此不惜下嚴令。
實際上,袁耀卻是在為疫病做防范。
古時,人口損失最嚴重的是哪幾類?
一為兵災。
兩軍征戰,雙方廝殺而導致青壯年急劇下降,這定然會影響到后續的農耕。
青壯的不足,足以令每家每戶耕種收成欠佳,最終導致餓殍遍地,流民橫生。
餓死者、失散者不計其數!
二為疫病。
古代對于瘟疫的防范極其薄弱,身處亂世中,戰亂頻繁,死者無數,若不注意防范且還污染水資源的話,那么爆發疫病是必定的。
三為隱匿人口。
此主要是豪強大族收攏流民,隱去官方戶籍,使之變為查無可查的佃戶,只能供給本家驅使。
袁耀自然知曉,漢末為何人口能從鼎盛時期的六千萬眾削減至后續全國唯有數百萬人口的原因。
關鍵就在于這三點。
身處亂世,戰亂頻發,導致生產遭受破壞,餓死者甚多,又不加以防范,自然而然的將大規模爆發疫病。
而疫病一旦爆發,以古代的醫療手段又極難解決。
此消彼長之下,人口損失又豈不是成倍增長?
……
正是考慮到上述總總因素,袁耀才極其重視戰后的清掃問題。
畢竟,這后續關注到民生發展。
若疫病大規模爆發,到那時節,州郡間人口必然會陷入大幅度的流動與流失,人口下跌,人力的喪失,那縱然在占據偌大一州又有何用呢?
所謂“存人失地,存地失人。”
人口資源遠大于領地。
因為,開墾耕種、賦稅已充軍資,都需要民眾的配合。
所以,袁耀心緒才極度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