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平四年,春三月。
袁耀率萬余精銳歷時將近兩月,憑借威勢連克揚州軍,攻略淮南重鎮壽春。
壽春平定。
緊接著,袁耀于壽春布告四方,由于袁氏對于天下的影響力極其濃厚,其余各地幾乎傳檄而定,兵不血刃的納入了治下。
短短時間,九江郡即宣告平定。
隨之,袁耀親筆書信一封加急送返汝南,如實向其父稟明攻略九江的戰役經過以及各級將校所立下的軍功。
入主壽春以后,袁耀下達嚴令,杜絕軍士擄掠當地民眾,擅自欺凌百姓者,斬之!
嚴令一下,袁軍頓時軍紀嚴明,極為肅然。
諸將校都深刻的了解袁耀的秉性。
他治軍嚴謹,若有人徇私枉法,是定然會嚴格以律令來行事。
這則嚴令一下,全軍將士都不敢在懷揣著此等想法,紛紛敬而遠之。
隨后,袁耀開始著手整頓內政事務。
先是任命崔州平為代理長史,協助自己處理內務,待后續其父抵達在做正式任命安排。
在崔州平的建議下,接手內務的第一步,袁耀便派遣人員調查之前揚州刺史陳溫所任命的屬官背景以及任內是否有貪污腐化之官吏。
待查探清楚后,袁耀毫不猶豫地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決策,罷免了州內名聲極差且有貪腐之風的官員,并將原本不受器重的吏員卻又是清廉之士的進行大肆啟用。
剛剛入主壽春,袁耀就搞了大動作。
這一次,所罷免的官員便高達數十余人。
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換血。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現袁氏入主淮南,那以往的陳溫麾下屬官有劣跡的自然不能再進行任用,及早剔除方才是正道。
袁耀自然深諳其理。
何況,從旁亦有崔州平隨時指點,縱然袁耀一時還無法擅長處理政務,卻也依然將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
處理好人員更替的事情,他亦是將重心重新放在了農業上。
現正是春耕的關鍵時節,卻由于這兩月來的征討,導致各地百姓的耕種都受到了較大影響,有些田地尚且還處于荒廢間,并未實現播種。
對于春耕,袁耀卻是絲毫不敢耽誤。
畢竟,要是錯過了耕種,那到秋收時,田地里必然是顆粒無收。
到那時,百姓無糧,生計將會面臨極大困難。
而賦稅到時也難以征收。
所以,袁耀瞬間下令各地官府開始分發農具,大力組織百姓開墾耕種,以力爭在夏季到來之前完成春耕。
一時間,江淮諸人皆以為換主以后,會迎來重大轉變而惶惶不安時,而隨著如今袁耀的總總政令、舉措下達以后。
九江郡人心再度安穩平和下來。
諸人知曉,他們只要安分守己,那么生活還依舊是原樣。
瞧著郡內開始越發穩定,袁耀方才洋溢了喜悅的面容。
淮南能夠穩定,諸民眾亦是并不排斥己方,便是值得稱道之事。
畢竟,袁耀心底很清楚,日后淮南諸郡將會是己方真正的基本盤,用于稱雄天下的根基所在。
所以,這一路征討而來,袁耀都嚴令克制著軍中士卒,不準多造殺戮以及搶掠百姓,為的就是避免激化江淮百姓的矛盾。
以免造成人心未附的局面,而導致后續根基不穩。
民心所向,是極其重要的。
屠城、殺戮都會給后續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就如原史上的曹操征討徐州而加以大肆屠戮城邑、鄉鎮,最終導致泗水為之堵塞不流,卻也最終失了徐州人心。
在后續數十年來,徐州都依然存在政局不穩的跡象,叛亂亦是時有發生。
所謂“前車之鑒,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