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以后。
陳溫于歷陽南郊被處斬。
緊隨其后,袁耀所為其羅織的罪名布告便貼滿了大街小巷。
諸民眾聚眾細細觀之,遂紛紛對將死之人陳溫口誅筆伐。
因為,據(jù)布告所公布的陳溫所作所為,完全是令人怨聲載道之事。
但亦有部分聰明之士卻覺得布告有蹊蹺,或者是看不順袁氏意圖統(tǒng)治揚州的士人也開始借機暗中生事,意欲借此事來抹黑袁氏在民間的聲望。
只不過。
尚有一絲抹黑的苗頭,部分敢于造謠生事者便于夜色間莫名其妙的慘死于家中。
至此以后,肅然一清。
再無人膽敢在議論諸事。
這也就相當于陳溫的罪名已經(jīng)坐實,再也洗不脫。
從袁耀相繼南下定壽春,收成德,克歷陽以來,如今又施以雷霆手段名正言順處斬揚州刺史陳溫。
頓時之間,這不由令江、淮諸人紛紛感受到了袁耀雷厲風行的一面。
這……
大多數(shù)人開始悄然暗暗議論著“這……袁公子年紀尚如此清,心機便如此深沉,行事手腕如此雷厲風行,這日后定會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主也!”
“這可不是嘛。”
不過,各人與各人想法不同。
亦有部分士人卻看好袁耀的前景,卻也討論著“不過嘛,我倒覺得,袁公子如此手腕方才是能夠問鼎亂世,成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
“陳溫本就是朝廷所欽賜的揚州刺史,若袁公子不施以雷霆手段將其處斬,那隨著時日的發(fā)酵下,豈不是會演變成袁氏強取州郡的局面?”
“那樣,輿論局勢上將會對袁氏極為不利,屆時亦會影響到袁氏坐穩(wěn)揚州的計劃。”
“我倒頗為贊同袁公子的做法。”
一時之間,隨著袁耀威勢平定整個九江郡,以雷霆手段剿除揚州刺史陳溫后,其聲名亦漸漸在江、淮之地響徹。
袁耀之名也開始頗為大受諸人議論著。
……
壽春。
袁府。
當收到了袁耀傳回的加急捷報,袁術細細看罷,不由撫了撫胡須,以示諸幕僚查閱,遂面露喜色道
“諸位,耀兒果不負本將之期望也!”
“這才不過南下十余日,便直搗歷陽,剿除陳溫,以解除了我軍取淮南之地的后顧之憂。”
袁術此刻瞧著其子自南下以來的種種表現(xiàn),面上笑容不由笑得越發(fā)燦爛,合不攏嘴。
他此刻忽然內(nèi)心深處開始認同了當初袁耀曾千言萬語,堅決勸說他遷徙江、淮一帶進行發(fā)展,此戰(zhàn)略轉移當真是無比正確的。
實在是……
揚州太適合他們縱橫馳騁了。
無論是江淮的豪強武裝勢力亦或者士民方面,袁氏都掌握著極強的話語權。
服者順從,可免一死!
若不服者,那便一舉殲滅。
這一刻,隨著九江郡徹底平定,揚州刺史陳溫又被名正言順處決,那接下來以袁氏的家族實力,將可持續(xù)不斷的繼續(xù)發(fā)展、鞏固勢力。
反而不用再遭到輿論上的絲毫壓力。
所以,接下來只需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蠶食各地尚可。
緊接著,主薄閻象喜悅過后,不由再度露出嚴肅的神情,拱手道“主公,現(xiàn)九江郡既已平定,那公子捷報中所提之事,是否應當提上日程,妥善安排處理?”
此言剛落罷,府中原本歡愉的氣氛便徐徐消散,取而代之的則是陣陣寂靜無聲。
是啊!
閻象一語,方才將充斥著無比喜悅之情的眾文武思緒拉回現(xiàn)實當中。
雖然揚州刺史陳溫所部轄下勢力已被平定,但卻遠遠不是結束。
一切都還只是剛開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