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本!”
聯想著這些,袁耀腦海里閃過這記某位大人物曾說過的至理名言并引為真理。
“完全站在諸豪強的立場前去平叛,將諸民推向對立面,這不可取!”
“雖然普通百姓無權無勢,但他們所蘊含的實力卻足以顛覆一切。”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一席話落,袁耀的思緒令崔州平大感敬佩。
他忽然發現,自己愿效力袁氏,好像并未選錯人。
能以天下眾生著想,而不是為了自身野心、利益便視諸民為螻蟻而隨意屠戮的仁君形象,方才是他所樂意看到的。
“先生,耀尋思著,待諸豪強請求我軍派遣援軍時,我軍上演一出圍點打援的計策,如何?”
“公子之意莫非是攻其所必救,假意圍之,實則卻是吸引黃巾主力來援,設伏殲之?”
崔州平也不愧為智謀高深之人,思路無比清晰,幾乎是瞬息之間便猜透了袁耀所想。
“然也!”
“耀正是此意,現今間那黃巾頭領周倉也已暗中歸附我軍,現據情報顯示,他正攜本部屯于平輿已東之地,作勢抵擋紀靈將軍所部。”
“故此,耀覺得可以將周倉部作為一支奇兵使用,待黃巾毫無防備之際,令周倉快速從后方突襲之下,在黃巾猝不及防間徹底剿滅敵軍勢力。”
“唯有如此,或許才能避免與之形成拉鋸戰。”
此話一落,袁耀繼續與崔州平合計中。
對于如今黃巾所采取的種種做法,袁耀很清楚,他們就是想劫掠諸豪強以囤積足夠的錢糧,然后才能有與己方相持的資本。
因為,此策還是袁耀遣使令周倉向劉辟、龔都所獻。
其目的自然是寄希望黃巾能夠搶掠諸豪強足夠多的財富,然后他好趁勢剿滅他們得以順利接盤。
只不過。
黃巾卻施以恩惠于民,致使諸民眾徹底站在他們那邊,卻令掌控的大局方面逐漸有些失控。
“先生以為,施展此策,圍何地為好?”
聞言,崔州平稍作沉思,眼珠子不斷轉了轉,緩緩道:“既然要攻其所必救,那所圍之地便必然是最為緊要之地。”
“縱然是黃巾能夠看出我等的謀劃,但卻依然只得按照我們的預想前來救援。”
話音落下,他語氣頓了頓,遂眼中精芒一閃,沉聲道:“公子,黃巾賊眾掠奪諸豪強的錢糧等財富以后,必將會運回大本營囤積,以做相持的籌碼。”
“那我軍便可大肆派遣細作暗中探查,負責打探黃巾欲將財富囤于何處,到那時,我軍便遣軍前去圍攏便好。”
“如此,便不怕黃巾賊眾不上鉤。”
一席洋洋灑灑的話語,崔州平向袁耀提出了此策的戰術分析。
一語落的。
袁耀徐徐說著:“先生之言,大善!”
“若真能順利實施,則黃巾旦夕可平也!”
“而我軍也能避免與之相持,最終將諸民眾推向對立面的后果。”
袁耀徐徐深思著,或許唯有如此速戰速決,方才能令不與諸百姓為敵,而引起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