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任由此人暢所欲言。
“現黃巾賊肆虐汝南諸地,已致使各地陷入民不聊生,反賊遍地的局面,我家主人為黎庶安危考慮,特差遣小人前來拜訪公子,定要說服公子派遣援軍前往征剿平叛。”
“好早日令郡內恢復海波平,還望公子對于此事予以重視!”
說到這,此來使語氣頓了頓,又沉聲道:“汝南亦是袁氏的故地,想來也不希望賊人長時間的肆虐,公子對于發兵一事還可千萬不可猶豫不決。”
此使也不愧為能言善辯之人,他言語間并未流露出是各豪族遭受了黃巾大軍的打擊而一蹶不振,反而是將矛盾上升到是袁氏與賊人間的矛盾。
如此,地方豪強便占據了大義名分。
他們并不是為了保全家族而與賊人奮戰,相反是為了護佑袁氏的故地而拼死守衛汝南,不讓賊人肆虐。
亦是在隱晦的告誡著袁耀:
“公子,我等皆是有功之臣,為了袁氏,您應該速速發兵來援,而不應該作壁上觀。”
此話一落,尚不待袁耀予以回應,其余各家來使也開始各執一詞,暢所欲言,紛紛附和著此人之言,照葫蘆畫瓢的以“大義”名分游說著袁耀。
瞧著諸人的舉動,袁耀自然是早有所料。
針對于此,他自然也有應對的措施。
只待諸來使的話音徐徐落罷,原本還一臉笑容的袁耀卻忽然面若土灰,神色上滿是濃濃的失落之狀,略顯苦澀。
沉吟良久,他方才流露出難以切齒的話語道:“諸位先生,對于汝等所說黃巾寇虐汝南一事,耀其實早有所關注,心下亦是對于他們的所作所為十分痛恨無比。”
“耀亦想迅速派遣大軍開赴平定叛亂,但現今卻只能是無能為力也!”
“還望諸君見諒!”
一語而落。
諸來使紛紛瞧見了袁耀滿面流露出令人難以忘懷的神情,先前那位使者不由拱手相問著:“不知公子究竟有何困難,而不能發兵乎?”
“我等各家皆與袁氏唇亡則齒寒,理應相互幫襯,公子若有何困難,還請速速與我等道來,以鄙愚見,我家主人勢必也不會坐視不理的。”
“此話所言甚是,我等亦是一樣。”
緊隨著,其余使者紛紛附和道,神情間極為鄭重。
在座諸人皆不是傻子,從袁耀這席話音落罷,他們就知曉定然是別有所圖了。
故而方才齊聲相問。
聞言,袁耀環顧四周,瞧著諸人的目光,神色無比動容般,眼中好似含淚,略顯低層的語氣回復著:
“諸君或許有所不知。”
“由于黃巾叛亂事發突然,耀率部屯駐歷陽也是忽然接到消息而倉促北上,沿途之上亦心憂汝南戰局,故而倍道兼行著,行軍速度極為迅速。”
“但諸君想來也知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原理,若唯有錢糧,又當如何開赴主力大軍平叛呢?”
“故而,耀也一直在為此事而心煩呢。”
袁耀一語一頓的訴說著現下己軍間的困境,神情間亦是充斥著無比動容之色以及無能為力之狀。
此話一出,袁耀就差直言:“你們看著辦吧,我沒有軍糧無法起兵平叛,除非汝等各家中資助錢糧,或許才能有一戰之力了。”
這一記明晃晃的暗示下,又如何能瞞得過在場皆是人精的諸使。
他們瞬間便領悟道了袁耀的意思。
這是在借機對各家族實施敲詐勒索呢。
但他卻并未明搶,反而是做出了一副楚楚動容之狀,以缺少軍糧的理由搪塞著眾人。
對于此舉,諸來使卻也并未有啥好的理由拒絕之。
沉吟一番,一位使者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