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待在家中愜意的忙里偷閑幾日,倒也是體會了一番的貴族生活。
而這日,他則攜帶禮品前往孫府,拜見未來的江東小霸王。
……
“公子大駕寒舍,策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在府門前迎接著袁耀,孫策一時心下莫名的神情一動,笑著迎道。
聞言,袁耀面上浮現笑意,沉聲道
“孫郎,你我同齡,但不知誰大?”
“公子,策生自八月。”
“那耀癡長你三月呢。”
一席話落,袁耀也為了能夠攀近交情,遂道“若孫郎不介意,日后你我兄弟相稱如何?”
“承蒙公子不棄,策愿拜您為兄長。”
鑒于孫策一直以來都胸懷大志,對其大肆啟用,袁耀與其父袁術都有著同樣的顧慮,都擔憂其掌握兵權以后會尾隨不掉,甚至反客為主……
認其為兄弟,一方面是想攀近雙方關系,另一方面也是想多加了解一番孫策的性格及秉性。
而對于孫策來說,這也是一次極其敏銳的機會。
他若能抓住與袁耀相識的時機,從而讓其向袁術推舉自己統御將士,那將是莫大的成功呢。
二人對于此事自然就一拍即合。
……
二人坐定,相視而坐的先是閑聊一番,以尋求找到共同的話題。
半響后。
袁耀笑了笑,忽然說著“阿策,以你之見,我軍現今間已經在淮南之地逐漸站穩了腳跟,下一步戰略目標應該如何規劃,又取何地為好呢?”
此刻,他當先考教著。
瞧著袁耀如此詢問,孫策轉念一想,便知曉了其意,細細沉思一番方才鄭重予以回應道
“啟稟公子,以策之見,下一步應立即徑取廬江郡,據有江北數個港口,以全據江北之地,實現對淮南全境的統一。”
“待江、淮地區收復,以策的戰略,必然會優先渡江東進攻取江東六郡,全據揚州,隨后以丹陽、吳郡為根基,壽春為前哨,開始蓄養甲士,積攢實力。”
話說到這,孫策面上神情忽然頓時情緒高漲,言語間亦是極其嚴肅,顯然是準備無比充分。
從這里的神情,袁耀便可琢磨出,孫策對于江東六郡或許是早有覬覦之心,不然原史上也不會如此果決,直接拋出破石頭(玉璽)換取兵將,以渡江東進。
待此話落罷。
袁耀遂又繼續沉吟道
“阿策,汝對當今天下各州局勢可有何見解,若要對各方勢力予以排號,我軍應當排在何等層次呢?”
沉思一番,他又徐徐相問著。
這一席話語,亦是在對觀察孫策的戰略大局觀以及分析評價各方實力的才能。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只有對彼此的相互了解。
對于袁耀父子來說,麾下有孫策這等猛人在,若就因忌憚其胸懷大志便棄之不用,那才是真的浪費大好資源。
這就好比原史上的劉皇叔暫時依附曹老板。
曹老板難道看不出他胸間暗藏大業,懷有兼并天下的心思嗎?
他自然是能夠看出來的。
但為何后續還要啟用其東進徐州阻擊袁術的北歸呢?
這就是因為劉備的能力極其優秀,若不用實屬可惜!
現在對于袁耀來說,眼前的孫策就是此理。
用之,則忌憚其不知何時便擁兵自重,自立一方。
不用,則表示要一直將之雪藏,完全放棄他的一身卓絕才能。
一語而落。
面對著袁耀的考教,孫策一時也是絲毫不慌,面上依然是意氣風發之狀,臉露出暢快的笑容,只是經過短暫的思索,以組織語言。
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