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一路征討廬江以來,不過短短十余日的功夫,便已經從歷陽進軍至舒城,拓寬領地數百余里。
這不可謂不是奇跡。
隨著舒城平定,將廬江已東的各城邑與九江郡融為一體后,也將宣示著袁軍正式在廬江立足,徹底站穩了腳跟。
接下來,袁軍的作戰計劃將會進行大幅度的變更以及重新商討制定。
正如戰前劉曄、蔣干所分析的那般,戰斗的難度才剛剛開始。
因為,若在舒城繼續進軍,那局勢、地勢方面將對于袁軍而言不容樂觀!
如果說舒城已東的廬江地區,那幾乎是平坦大道,一覽無余,幾乎沒有任何遮掩物。
極其適合似袁軍這等戰力強悍的百戰精銳之師適合大兵團的會戰。
可舒城已西,漸漸地卻是山勢陡峭,地勢復雜,深山老林諸多,道路也極其險隘,各方山賊匯聚于此處活動。
后世的大別山便位于廬江已西,江夏已東,居巢西南的這一廣袤地區。
對于袁軍來說,在繼續征討廬江,將會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考驗。
但此事對于袁耀來說,卻是早有所準備。
何況,以他的行事風格,既然已經決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全據廬江各地,那就不會再行猶猶豫豫而錯失良機了。
……
而隨著舒城的不戰而下,這則消息一兩日便傳至更西端的廬江郡治皖城。
緊隨其后,令袁耀都尚有些意外的事件又降臨了。
早年擁兵一方,麾下接近五千余軍眾,割據于廬江郡,率眾驅逐了廬江郡守,霸占了郡治皖城,以作為屯兵之所的大勢力劉勛竟是差人前往舒城,予以向袁耀進行朝賀。
并送上禮品以及向袁耀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
劉勛主動向袁耀示好,也表示愿意率部加盟袁氏旗下,聽從袁氏的號令。
對于劉勛的主動來降,袁耀自然是求之不得。
畢竟,劉勛坐擁數千軍力,且還常年盤踞于廬江郡內,早已是當地的地頭蛇,而反觀他不過是外來戶,縱然是日后能夠全據廬江各地,亦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前來治理并施以恩惠來消化。
但如若有劉勛的支持以及相助,那必定能夠助己方迅速坐穩廬江郡。
這是袁耀心底暗暗沉吟的想法。
但歸附之間,劉勛卻是提出了一道條件,令袁耀忽然有些難以接受。
劉勛信中言
“勛愿率部歸附至袁氏旗下,并聽從調遣,但勛有一個小小的要求,還望公子能夠恩準。”
“勛希望縱然歸附以后,也依然能夠獨自統領麾下舊部?!?
原本袁耀聽聞劉勛愿意歸附,尚且還欣喜若狂,但隨著這則信箋的到來,卻猶如一記冷水潑到他那正值腦門上的熱情給撲滅。
一手端著這席信箋,袁耀一面眼神略顯冷淡,頗有些淡漠的遙視著營間的來使,冷聲道
“還請汝告訴本公子,劉勛此乃是何意?”
一記話語,進顯一副冷冰冰的語氣。
對于他而言,他覺得這是劉勛在挑釁他的底線。
什么叫愿意聽從袁氏指令,卻又要獨自統署舊部,不要讓外人涉足?
那么,這歸附還有何異議?
名義上的下屬,實際上的軍閥?
聽調而不聽宣?
袁耀不想再過多揣測劉勛的用意,沉吟片刻,面上流露出越發濃厚的冷色,厲聲道
“汝速速回返告知劉勛,本公子在給他三日期限,在重新組織好語言來歸附?!?
“若回答再度不能令本公子滿意?!?
“哼哼……三日以后,吾將親率大軍兵臨城下討個說法。”
此話一落罷,袁耀便揮揮手,從旁時刻屹立不倒的親衛將許褚頓時會意,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