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許久,袁耀還是決定以孫策為偏師將領,攜一眾兵力前去圍攻橫江津。
對于這等戰事來說,以孫策的才能的確是不二人選。
雖然袁耀很想外放周瑜獨當一面,但畢竟其新來乍到,在軍中威勢尚且還沒有建立,此時還是應當放在身旁積攢一段時日再說。
計議已定。
最終袁耀以孫策為將,攜鄧當、呂蒙,率三千軍圍攻當利口與橫江津一線,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強攻,而是為了阻絕消息。
以防敵方相互了解敵情。
待孫策趁夜出發以后,次日清晨,袁耀亦是在集結主力各部,從濡須口出兵,徑直沿江行進,劍指當利口。
一時長江之上,遍布袁軍諸部的身影。
一支支戰船橫亙江面之上,發出無盡的威勢,以震懾先敵軍。
孫策迅速率部進抵橫江津,與此同時,袁耀也攜主力緊逼當利口。
隨后,袁軍氣勢勃發,頗有一種雷霆攻勢的,欲準備強攻營壘。
當利口內。
守將于麋屹立于營墻之上,緊緊凝視著營外水面上停駐著的一艘艘戰船,船上一隊隊士卒橫亙而立,看向四周皆是密密麻麻的人影。
“有此等規模,定然是袁軍主力無疑!”
觀察了半響,于麋不由暗自沉吟著。
待他無意其中發現袁耀竟是親自率眾來攻當利口時,一時不由更是心下面露忌憚之色,不由暗暗沉吟著:
“什么情況,袁耀親自統軍?”
“這豈不是表明,敵軍的突破口在此處?”
一念于此,于麋也沒有思索太多,便將袁耀主力齊至于此,兵鋒正盛的情況差人前往牛渚大營以及橫江津說明情況,請求援軍。
只不過。
當發現敵軍的斥候已經分別往牛渚、橫江津二地行進而去時,原本還興師動眾,自信滿滿,欲一舉奪取當利口的袁軍各部卻忽然后撤十余里。
然后對當利口展開了圍而不攻的策略。
瞧著袁軍此時并不進攻,于麋心生遲疑之色,也搞不懂袁耀葫蘆里究竟在賣什么藥,但他還是迅速在派遣人準備前往此牛渚、橫江津告知袁軍動向。
但這一次斥候可就沒那么幸運了!
已經封鎖江面的袁軍輕而易舉擒獲了所派出的斥候。
當利口的消息已經是徹底被封鎖。
另一方面。
孫策攜偏師也已經進抵至橫江津。
然后率部佯攻城池,以做出要一舉破城的態勢,令樊能一時間略有懼色。
防守一陣,他見識到了袁軍士卒強悍的戰力以后,心理防線終究是承受不住,便開始差人前往其余二地請求援軍。
這也是三方所促使而達成的共識。
相互援助,以為助力。
孫策同樣采取了與袁耀同樣的計劃。
待樊能所派遣的求援信使離去后,他便頓時間命船只整日游曳于營外江面上,緊緊把守著周遭江面,禁止敵卒再度自由進出。
由于收不到外界的任何情報,橫江津亦是自然被隔絕,此刻再也不會接收到關于牛渚大營與當利口方面的任何情報。
周瑜所謀劃之策已經在逐步的進行著,且成功幾率也在穩步提升著。
牛渚大營。
如今的張英著一身披掛,手撫利劍,個頭差不多七尺五寸,年過三旬左右,身材偏胖,面色略顯黝黑。
此刻的他正在攜親衛巡視著營內防務,卻接二連三的收到了橫江津與當利口方面的急報。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為何袁軍會大舉攻擊橫江津與當利口,卻對于牛渚而置之不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