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依據孫將軍與鄧將軍的言辭不難推斷出,涇縣大帥祖郎此人盤踞丹陽郡內多載,擁有無與倫比的號召力,不僅能夠號召當地民眾以及驅使山越人抵御。”
“若我軍此時再度進攻,則必然無法快速剿滅祖郎,反而會陷入戰爭泥潭,到那時局面將形成既無法平定曲阿,吳郡等地,又在丹陽境內無法抽身,耗費時日?!?
“若因此而耽擱了平定江東之地的進程,徒勞無功,將會是最為致命的!”
劉曄眼眸中流露出堅錚之色,拱手鄭重回應著。
他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先弱后強。
先把弱的對手解決了,在回過頭來慢慢收拾略微比較棘手的。
此言一落。
頓時之間,得到了周瑜的附和以及肯定。
“公子,瑜附議子揚兄的計略,我軍應當先剿除劉繇,收復吳郡等江東已東地區再思慮進取丹陽的計劃。”
瞧著麾下兩大智士都持相同意見,袁耀亦是立即面上緊繃,雙目緊緊凝視諸將喝道:
“對于子揚之策,不知諸位可否還有何異議?”
此言落罷。
帳中稍微沉寂半響,隨后大部分諸將都一致附議。
待諸人一齊達成共識后。
此刻,對于袁軍來說,卻是迎來了天大的喜事。
曲阿方面,傳回了新的訊息。
經過多日的聯絡交涉下,策反吳景、孫賁等孫氏家族集團的工作也開始展露出成效。
消息傳來,吳景借宗族之力,舉眾武裝奪城,現已經驅逐了劉繇所部的留守勢力,掌控全城。
值此時刻,名正言順受封為揚州刺史的劉繇失去了本地大族的維護,眨眼間便丟失了根基曲阿城。
這一刻,局勢瞬息間便急轉直下!
原本,憑借神亭嶺的險峻地形構建大營,只要堅守不出,便能依托地形牢牢守住此地,以為曲阿屏障,保其平安。
可現在曲阿失守,根基喪失,卻再也沒有了繼續防守的本錢。
后方有失!
縱然在將神亭嶺前線打造得固若金湯,也將無可奈何。
劉繇軍大營。
隨著袁耀收到了這則情報,劉繇亦是了解了實際軍情。
當知曉曲阿之變竟是出自吳景、孫賁等人的謀劃時,劉繇一時不由氣急不已,垂足撓胸,面上亦是流露出滿滿的后悔之意。
“唉,都怪我當初太過仁慈了啊,只是放逐此二人,卻并未將之逐出曲阿以外或者斬草除根,方才有了今日之難!”
“當真是種什么因得什么果?!?
一時間,劉繇惋惜萬分,卻也值得暗暗沉吟著。
隨著此事的發酵,營間諸將亦是進入到激烈的討論之中。
良久,一席戎裝的張英不由撫劍屹立而出,筆直的拱手請戰道:
“使君,末將請戰,先行率領一支部眾急行軍突襲至曲阿城下,趁敵軍尚且才剛剛奪城,還不穩之際,滅掉此二吃里扒外之徒,重奪回曲阿?!?
一記請戰,其語調高昂之聲亦是極度響徹。
對于與袁軍作戰而言,他的確沒有戰勝的信心。
那是由于袁耀用兵一向詭詐,謀略層出不窮,并且其麾下諸將又異常的勇冠三軍,他沒有絲毫戰勝的信心。
可面對吳景、孫賁等人卻不一樣。
張英作為江東本土人士,對于吳氏、孫氏自然不陌生,對于吳景也十分熟悉了解。
他覺得,若率一支主力前往征討,大敗吳景還是極其有希望的。
這來源于他內心深處的信念。
至于為何如今張英如此富有積極性呢?
這也要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