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
雖說目前陶謙與袁氏尚且還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兩軍直到目前為止,也稱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若是劉備統領徐州,那可就說不一定了。
熟悉歷史的袁耀知曉,劉備此人心眼里更傾向于結交袁紹,而痛斥袁術。
歷史上,劉備曾獲得了一次能夠舉茂才的機會,可他卻并未留給自己,也沒有給麾下文武任何一人,反而是出乎意料的表舉袁紹的長子袁譚為茂才。
也正是因為此投桃報李的大恩情,方才讓其在后續徐州被曹操攜眾大敗而逃后,青州刺史袁譚不由攜眾陳兵于青徐邊境前往迎接。
不僅如此,在聽聞劉備的來投后,袁紹亦是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親自從鄴城趕赴數百里至青州迎接劉備。
此時間,這一幕幕的信息以及原史上所發生的種種事件都一股腦的逐漸于袁耀腦海里交匯。
可以說,接下來兗州之爭究竟會花落誰家以及徐州之主的歸屬,都將會是中原諸州現有局勢下所會發生的一次巨變。
進而影響到天下格局。
聯想著這些,袁耀故而才暗促自己迅速下定決心,要提早回返至壽春,提前針對中原之變的變故予以進行變局。
起初,袁耀竭力反對與曹操、袁紹爭奪中原諸州。
那是建立在己軍一方面沒有優秀將領,導致軍中士卒戰力太過弱勢,無法抵御敵軍的進攻。
是基于此等情況的考慮下,袁耀竭力勸說其父袁術退守至豫州的最南端汝南郡以及占據淮南地區引為根基,遂暗中積攢實力。
但這并不是表示袁耀不想進取中原諸州。
實在是那時節己方軍力不適合攻略中原。
可現在的局勢卻是驟然間便大不一樣了。
己方已經攻略了江東數郡,全據揚州全境,雄踞東南半壁。
更何況,在袁耀攜眾連番的征戰下,其威名遠揚,四周前來歸附聚攏的英才可謂是絡繹不絕。
此時間,袁氏旗下所聚集的將才可謂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另一面,自然是袁軍主力部眾經過大半年的征戰,戰力相比曾幾何時早已不同以往,脫胎換骨了。
現在已經是到了北上與諸群雄逐鹿中原的時刻了。
一席心緒漸漸涌上心頭,袁耀陡然間生出凜凜殺機。
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太久。
“曹操,劉備,終于要與爾等正面相抗衡了。”
“汝等就準備準備做我名揚四海的奠基石吧?!?
一時之間,此刻袁耀亦不由生出豪邁的心思,暗暗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