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變了一個人。
而袁術亦是同樣如此。
他也習慣性的開始依賴于袁耀。
凡是軍中大小事都擇機問詢一番其意見,方才做下定奪。
分設州郡、以及重新挑選廬江新任郡守的官員一事,諸人都迅速達成了一致。
至于人選,則暫時不用他們前去憂心相談議論。
此事待詢問過袁耀的意見以后,袁術自有主張!
數日功夫過后。
袁耀的回信也終于是回到了其父袁術的手中。
信中的回復很簡便,回復道
“父親,此則建議于我軍有百利而無一害,更容易迅速的掌控江東全境,孩兒自然是萬分同意此策略。”
只不過。
在回信的最后面,卻是摻雜了一句題外話的疑問
“不過孩兒十分好奇,此則建議究竟是由何人所提出呢?”
“難道是閻主薄,或者是壽春令舒仲應先生?”
索性袁耀此時并不在壽春,并不知曉諸人商討時候的氛圍,若是令其親耳聽到,將江西區域劃分為二,各設一郡而進行管理的方案竟然是出自楊弘的手筆時,定然會無比的震驚。
畢竟,在他的印象中,楊弘是何人?
除了阿諛奉承以外的本事,其余能力都一言難盡……
這要是在現場,袁耀一定是會被震住的。
要說將江西區域一分為二,設二郡管理,這在原史上也是出自孫策之手。
隨著豫章太守華歆受到孫策橫掃江東的威勢影響下而舉郡歸降,隨后的孫策便做了一道無比正確的決策。
將廣袤的江西地區從一個豫章郡的基礎上再度分設廬陵郡來管轄。
一方面是為了更為有利的治理、管理這一片地區。
另一方面,便是更利于集權、控制,也不容易在令地方官吏獨攬當地一切權利。
這一舉動,也讓江東全境在短時間內迅速的融入到了孫氏的統治之下。
而現在的己方,若分設二郡以后,亦能更好的掌控江西區域。
因為,江西之地與廬江郡僅有一江之隔,其中唯有皖口這道區域阻隔。
可以說,此距離相距江北是極其的近了。
只要分設二郡管理,那此地便能迅速融入到袁氏的治理之下。
就這一道完美的方案,在袁耀收到袁術的征求意見時,他本能的便想到或許是閻象或者是舒仲應等人的謀略。
但恐怕打死他都想不到。
此竟然是經過楊弘的謀劃而令諸人信服的。
隨著一日如一日的過去,廬江郡周遭的防務也逐漸趨于穩定。
而這一刻,袁耀也生出了率眾班師回返壽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