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這席話剛一落,便頓時間震驚了一眾武將。
奇襲襄邑?
這也不乏太過冒險了吧?
思索著襄邑所地處的位置,一側身性略微有些謹慎的將領蔣欽不由拱手勸誡著:“少主,襄邑此地處陳留中部,位于外黃與雍丘之間,亦有數道水系作為天然的屏障。”
“濟水與卞水,將襄邑牢牢守備其間。”
“況且據所探查得到的戰報來看,此地還是現階段間的曹軍將輸送往前線軍糧的屯糧地點之一。”
“想來,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地帶,曹操必不會輕視,亦必然會派遣重兵守備。”
“少主,此策可否當從長計議,三思而后行呢?”
“末將附議!”
“附議!”
一時間,蔣欽先行針對此策做出了針對性的看法,隨即部分將領亦是緊隨其后的附和著。
但亦不乏藝高人膽大的部將。
此時,只見身長高大兼雄武的將領陳武卻不由站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
“不,武有不同的看法,若是我軍還能探聽到一些有用的軍報,在部署嚴密一些,少主此策也未必不可行呢。”
陳武一席話音落罷。
他亦是態度鮮明的選擇了相信袁耀的決策。
其實,這也是如今的功勛所造就的。
此次北進中原,諸將皆知曉必然不會是小規模的戰役,戰事的規模以及所牽扯到的勢力絕非一兩家那么簡單。
那如今之間,誰能在此戰立下功勛卓著的戰功,那就得取決于自身的實力了。
對于陳武來說,他選擇堅持此險招,那極大概率會成為參與奇襲的一員。
一旦奇襲功成,事后必然是大功一件。
所謂“富貴險中求”,若想得到高回報,還是得拼一拼。
若是奇襲失敗,那……
當然,陳武也沒想過會失敗的情況。
說罷,董襲、凌操此刻都不由選擇附議陳武的建議。
一眼望卻。
眼瞧著如今己方諸將已經持兩派建議。
袁耀遂也并未獨斷專行,而是徐徐將目光放回魯肅、劉曄以及陳端,秦松等謀臣身間,以示問詢他們的看法。
眼見著袁耀的目光掃來,秦松、陳端先行表態,他們處事一向都較為穩妥,自然也不愿袁耀行此風險較大的謀略。
畢竟,雖然奇襲功成,必然可瞬間逆轉如今所面臨的不利局勢,反而重新掌握戰局主動權。
可萬一要是奇襲的計劃被敵軍有所察覺呢?
那一旦遭受到曹軍的設伏,豈不是奇襲一軍將會折損殆盡。
如此,不僅不能夠逆轉局勢,反而會令目前的戰局愈發的急轉直下。
以二人一貫的行事風格來看,對于此等風險與收益并存的策略自然不太會感冒。
眼見著二人表態過后,袁耀亦是微微一笑,并未流露出不滿的神色。
但轉而間,他又將眼神望向了一旁的劉曄、魯肅二人。
旋即,劉曄拱手徐徐道:
“少主,曄附議此謀!”
“若是按照常規的行軍方略,我軍繼續進軍陳國境內,那肯定是會落入下風的。”
“現在曹操對陳縣采取圍而不攻,以布局我軍主力前去救援,好借此機會守株待兔以與我軍決戰。”
“縱然我軍按穩妥方略進軍,戰局上亦不會有絲毫的改變,那何不一搏呢?”
一言而落。
劉曄無比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他是很支持這道奇襲策略的。
沒有風險,哪來的回報?
聽聞了劉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