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糾結了許久,都沒有個結果。
而此時的劉曄亦好似看穿了袁耀的心事一般,遂秘密求見相問著。
眼瞧著劉曄抵足,他方才將自己內心所憂慮的煩心事給和盤托出。
劉曄聽罷,稍作沉思過后,方才沉聲說著:“少主,若是您擔憂孫伯符胸間暗藏大志,令其獨當一面會使其成為后患。”
“那不如以一上將統軍伐荊襄,以其為副手輔助吧?”
一席言語徐徐落定。
袁耀針對此意見不由徐徐深思了下來。
思慮良久,袁耀神情嚴肅,方是鄭重的做出了決定,沉聲道:“好!感謝子揚的一席建議,既如此,那就調令太史慈為征南主將吧。”
“以其為主將,孫策為副,攜本部步騎撐船南下。”
得到一番提醒,袁耀自然也不是無動于衷之人,立即做出了新的應對方案。
對于他來說,如今己方軍中最為合適的主將人選也唯有太史慈了。
似周瑜坐鎮柴桑,陳武,蔣欽等將獨領一軍尚可,可若是要統御全軍,獨當一面卻還是欠缺了一點火候。
總結來說,就是麾下將才雖多,可卻是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匱乏。
另一面,魯肅其實軍略方面也極其不俗。
但怎么說呢?
經過這連日來魯肅與袁耀的時常交流。
袁耀發現,魯肅雖是一位無比出色且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大局觀,乃是不折不扣的戰略大師,其軍略上亦有不俗的理解。
但軍謀上相對來說,思考方式有所保守。
或許令魯肅獨當一面,做全面的防御防線是最佳的選擇。
可若論主動出擊的進取性,他就略微有些不太行了。
思來想去,袁耀還是暫定以太史慈為將,孫策為副,統兵從荊北攻伐荊襄,以聲援正在江南與之鏖戰的周瑜所部。
眼瞧袁耀迅速立下決議。
劉曄遂也并未多言。
作為一位出色的謀士,他很清楚,自己在什么場合下究竟該說什么話,什么話語又不該說。
這些都是謀士謀人、謀己的基本功。
對于袁耀,這也是目前他能安排的最好的陣容。
其一,自然是以太史慈之勇,能夠最大限度的看住或威懾敵軍。
其次,也是為了向荊襄劉表宣誓,若是膽敢侵略己方州郡,那自己也不是吃素的。
縱然是后發制人,亦會直接兵發荊北,以獨立逼迫敵軍回援。
計議已定。
此時間的赤壁水域上。
隨著風浪一日又一日的嚴峻,冷空氣亦是逐漸變冷過后,整個江面上仿佛都停留著寒冷的氣息。
而這一日,原本還因稍微缺少人手的袁軍亦是迎來了補強。
隨著徐州方面的戰事得以順利結束,袁氏淮南方面的局勢穩固下來。
袁耀心戀不忘荊襄方面,自然也修書一封送往壽春,建議其父袁術派遣韓當、黃蓋二人等孫堅的舊將立即趕赴赤壁,予以相助周瑜的攻勢。
此時,隨著二人的到來,周瑜面上流露著濃濃笑容,儒雅隨和的迎接著二人,并拱手恭敬道:
“韓將軍,黃將軍,晚輩早在以前便曾聽聞過您等的威名。”
“追隨著先將軍孫將軍南征北戰,幾乎無不是勇冠三軍,立功無數,可謂是渾身戰功赫赫。”
“看來如今有您二人的相助,看來我軍大破敵軍的機會已經不遠矣!”
一席話音落罷。
周瑜亦是絲毫不含糊,遂立即邀請二人于席間赴宴。
一頓酒喝下來,黃蓋、韓當二人借著酒勁亦是能眉飛色舞。
周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