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和訪客紛至沓來。
榮安送出的信,基本都送到了。
所有城門都已經(jīng)關(guān)閉——這讓她焦慮頓解大半。
這將朱永寧的人一分為二,暫時不用擔心援兵,好辦多了。
可東直門和常如森那里傳來的消息,又讓她倍感遺憾。說是兩刻鐘前,剛有商隊出行。是三百多人的商隊,由于通檢證明和各路文書很齊全,所以只稍加查檢便放行了。
那支商隊,便是稍后趕到城門的常如森去追的。
可惜沒有追到。
城門一番觀望,拿千里眼看出去七八里,也并不曾發(fā)現(xiàn)有大型商隊,只有一支幾十人的隊伍正快速往東離開。
常如森猜測,對方一出城,應(yīng)該便已化整為零離開,或是隱匿蟄伏在了哪兒。因而并不知道朱永昊可逃出京否,也不知朱永寧可去送否。
常如森覺得,那幾十人的商隊便是廖家人組成,他本欲帶人去追,哪知剛出城,便發(fā)現(xiàn)前路不少來勢洶洶的難民。
他下意識覺出了危險,立馬帶人退回城門。
上了城墻觀望時,他發(fā)現(xiàn)東城外部,大量難民正在靠近。尤其在城門衛(wèi)收到圣諭,示意關(guān)城門后,那些難民更是快速逼近,似乎很是不滿……
此刻的東城門外,已是聚滿難民。城門官兵做了警示,可這些難民卻似乎并不膽怯,壓根沒有散開的打算……
不僅僅是東直門,北邊德勝門和安定門亦是如此。那些難民,帶來了極大壓迫感。原本對于圣上手諭還有一兩絲疑惑的各大城門官兵,此刻已全都緊張了起來。
到了這會兒,誰都看出大有問題……
將軍府很忙。
今日京中古怪連連,剛剛將軍府門前大開殺戒,所以周圍左鄰右里的人家也都趕來詢問消息。榮安讓他們都趕緊回去組織兵力,哪怕不為殺,也要為防。
葛家下人被遣散,一眾主子都被護衛(wèi)送了來。原本有近六百兵力的將軍府頓時又多了一百多人手。
趙王妃也抱著兒子到了。今日皇帝壽辰所以百官休沐,與陶老爺子一樣滿心疑惑的趙閣老也來得很快。
殷馨以泰王表妹身份親自開口,將寧王所為言簡意賅控訴了來。
一聽泰王是被寧王所害,趙老父女皆是無語失笑在先,咬牙切齒在后。
兩人都不是軟柿子,只幾息功夫便各有打算。
趙閣老并不打算坐以待斃,他主動表示,內(nèi)閣其他幾位府上交由他去說服。只要有他在,絕對不會有任何閣老會承認朱永寧,或是給他擬寫詔書。
趙王妃則表示她要調(diào)用皇帝留給安王府的所有禁軍,護著閣老以最快速度前往……
榮安阻了他們。
“趙閣老前往太危險,這么大個目標,簡直就是移動靶子。按著先前朱永寧的恐嚇,他在京中至少有兩到五萬人手。區(qū)區(qū)百多個禁軍,沒有用的。與其出去冒險,還不如將這群禁軍也集中在這兒。”
榮安很想要整合兵力。安王府的這群禁軍是皇帝為了保護去世的泰王而撥下的精兵,浪費在外邊太可惜了。
“而且一個個去說服太浪費時間,與其將時間浪費在路上,不如將那些閣老也都請來。”
誰知道那些閣老里有沒有被朱永昊或是朱永寧收服的?勸說了,答應(yīng)了,就穩(wěn)妥嗎?按著榮安的“小心眼”,不如將他們?nèi)颊堅谝黄穑盎ハ啾O(jiān)督”,還能集思廣益……
陶老第一個反應(yīng)過來,立馬言是。
本朝現(xiàn)下構(gòu)成一直很穩(wěn)固。朝中一言九鼎有說服力的也就他們幾個老東西。朱永寧要強上,若沒有一個能拉動眾口,有信服力的老人,那是誰都不會承認他的!
趙閣老也立馬點了頭。
他們這個陣營結(jié)成后,哪怕朱永寧強占宮中,也得不到朝臣支持!那么,不如把這